平安守护者 幕后亦英雄

惠州日报2025年01月10日

寇本义

廖天红

寇本义

专业高效的“指挥多面手”

在博罗龙溪太平山水库,一男子情绪低落意欲轻生,接警后,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挥调度科副科长寇本义当机立断,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派出所出警救援,同时让接警员呼叫就近警力和120赶赴现场。由于处置及时得当,该男子成功获救。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寇本义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用默默坚守与无私奉献为公安事业贡献力量,个人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及嘉奖各一次,3次荣获“优秀公务员”称号。

面对警情,快速指挥调度提供后方支援

2013年7月,寇本义大学毕业加入惠州警队,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情指中心,除了日常值班工作外,他还担负起110指挥调度及队伍管理、业务提升等工作。

2024年3月17日19时40分左右,一男子打来报警电话,呜咽着称想要跳海轻生。“这是一通生死攸关的电话!”接警员陈春玲立即将警情报告给值班领导寇本义。

随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紧张起来,寇本义一边让接警员保持通话,安抚报警人情绪,一边立即将警情下发给辖区派出所,指令大亚湾区公安分局迅速联系海上救援、120急救中心等部门,争抢时间展开多方协作。

面对危及生命的求助,寇本义坐镇后方提供保障支援。根据提供的决策建议,一线警力联动海事、医疗等部门,全力以赴开展搜寻和挽救工作,成功将落水男子救起,用时仅27分34秒。

2024年5月17日,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试点应用110视频接处警,同年7月1日率先实现4大通讯运营商手机用户均可拨打110视频报警,并向全省各地演示了110视频接处警应用情况,得到省公安厅和兄弟地市的认可。

“接处警工作要处置在早、处置在小,才能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寇本义认为,通过110视频接处警,后方可直接与报警人互动,观察掌握现场情况,视频远程取证,有效破解现场情况不明、指挥处置不高效等难题,但对值班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8月,一辆小车在市区圆通桥路段发生自燃。“事发在交通主干道,围观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容易发生次生事故。”根据群众现场视频报警情况,寇本义立即指挥派出所、交警等警力,以及119、120等力量前往救援,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引导大家各司其职,迅速将火扑灭,道路很快恢复正常通行。

截至2024年12月19日,全市通过视频报警成功处置群众求助共计3.5万余宗,处置各类轻微交通事故8.3万余宗,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信赖和点赞。

警情关键要素记录平均时间快了10多秒

110接处警工作规范、专业、高效,考验着接警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情指中心,寇本义一直注重抓好队伍管理,通过业务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2024年12月23日,寇本义组织接警组开展业务学习交流会,现场通报警情抽查质量问题,并组织探讨接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从而补漏洞促提升。

工作中,寇本义建立“日交流、月培训、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接警业务大轮训和理论考核,覆盖110接警组全体人员。“通过培训考核,进一步规范了接处警流程,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理论和工作实践水平。”寇本义说。此外,寇本义还专门建立完善了辅警管理“一人一档”和谈心谈话工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科学管理考核和综合评价模式,提高了接警员队伍的业务水平。

“接处警既考验值班领导的指挥决策能力,更考验接警员的及时妥善处置水平。”陈春玲说,在寇本义的带领下,目前110报警服务台警情关键要素记录平均时间快了10多秒,为更好解决群众报警求助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寇本义持续推动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展高效联动对接,科学推进非警务警情分流。截至2024年12月4日,110报警服务台共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分流非警务警情7.4万多宗,同比上升20.15%,其中,电话引导或一键转办5.9万多宗,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廖天红

出神入化的“数据魔法师”

“断卡精灵”“智能追逃”……听到这些名字,是不是感到很新奇?这些应用都是惠州市公安局信通科副科长廖天红多年来的开发成果。每上线一个应用,廖天红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求助和感谢。

近年来,廖天红立足本职岗位苦心钻研,不断推动科技信息化有机结合公安工作落地生根,在应用大数据服务决策、服务基层、服务实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惠州品牌”。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获得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

一举解决困扰基层多时的问题

据了解,廖天红是国内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网上追逃、打击电信诈骗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公安部、广东省和多家公安院校的兼职教官和客座教授,其开发的应用系统帮助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

“感谢您开发的应用系统,让任何‘妖魔鬼怪’都无处遁形。”几年前,黑龙江警方发给廖天红一封感谢信,正是廖天红开发的应用系统帮助当地公安机关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识别出一个潜逃20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算力就是警力!”市公安局民警林奕昕介绍,出于对数据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技术水平,廖天红在数据海洋中如鱼得水,将旁人眼中纷繁复杂的数据用得“出神入化”,廖天红的名字也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口口相传。

自分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后,廖天红把全部精力放在汇聚各类海量数据、打造大数据平台上。2024年3月,他率先在全省提出“动态授权”“临时授权”理念,并应用在大数据平台上,推出“动态授权”模块,一举解决了困扰基层多时的问题,该经验也得到省公安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介绍推广。

他还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大数据平台专题库理念,并协助推动专题库的建设。该专题库上线后,可为基层民警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24年1月,廖天红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请为高级教官,在多个课时和全国警务培训班线上介绍惠州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

创新反诈工作模式,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发展,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成为侵犯人民财产安全的重大新型犯罪类型,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廖天红深知做好反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决心将目光瞄准这一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苦思破局之策。

经过反复研究,他创新反诈工作模式,研发了“断卡精灵——电诈涉案手机卡、银行卡打击模型”,成为全国反诈部门的必备工具,并于2022年2月获得“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

“通过反诈数据模型可以筛选出全国范围的关联数据,经过比对,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范围,可以大大减少民警的工作量。”廖天红介绍,2023年5月,他利用反诈数据模型,分析研判出一群隐藏在惠州的“骗卡”分子。随后,惠州公安展开统一收网行动,成功打掉5个“骗卡跑分”犯罪团伙,捣毁诈骗窝点19个。

据了解,廖天红研发的应用系统受到全国各地公安民警的热烈追捧,30多个省市、2千多个县区、1万多名反诈民警开通应用。仅1年时间,就协助查出涉诈嫌疑人3万多人,成功打掉涉诈窝点1200多个,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立下汗马功劳。

“希望能用科技利剑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为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廖天红表示,他还要更加努力,开发更多更强的应用模型,为扫清犯罪铸造更加锋利的正义之剑。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通讯员惠公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