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工友夜校”开讲

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相结合,一站式促进“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连接

惠州日报2025年03月10日

万峻博士为学员授课。

学员进行实操训练。

为积极响应2025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通过AI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3月6日晚7时,“工匠之梦·AI领航”——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首期“工友夜校”火热开讲。

“工友夜校”是潼湖生态智慧区面向园区企业员工提供的免费学习平台,课程均安排在晚上,助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工友夜校”首期课程吸引园区50多家企业近百名职工参加。

党建搭台、技术唱戏、产业受益

潼湖生态智慧区通过打造“理论+实操”红色科技课堂,既强化思想引领,又破解技术赋能难题,切实以组织优势推动人才技能升级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方面,在课前15分钟深入解读国家最新出台的有关产业扶持、人才激励等惠企、民生政策,分享时政热点信息,传达国家、省、市各级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学员了解政策动态,把握时代脉搏。

另一方面,立足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实际,通过前期深入调研企业员工在AI技术应用中的共性需求,积极整合有效资源,将AI技能培训作为党建引领服务企业发展的实践载体,既提升产业工人的工作能力,又为企业培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实现劳动者技能升级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通过“党建搭台、技术唱戏、产业受益”的政企协同机制,使“党建+科技赋能”的品牌内涵从单向的知识输送升级为双向的技术共生,全方位提升“党建+科技赋能”新名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课程实用接地气

“工友夜校”首期课程特邀AI场景应用专家万峻博士主讲,他从技术原理、工具实操、场景适配及风险规避四个维度系统解析AI技术,现场演示DeepSeek、豆包、Kimi等大模型的操作技巧,并结合制造业、服务业等典型工作场景,分析运用AI进行数据分析、流程优化、智能决策的方法,帮助学员构建智能化工作思维框架。万峻博士还分享了他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AI工具的经验。

“AI自动生成文案的功能太高效了,节省了很多时间!”学员张女士在实操环节感慨道。在实际操作中,大家深刻体会到了AI带来的便利。只需输入相关指令和信息,AI就能迅速生成初稿,为后续修改和完善节省大量时间。学员黄先生在文档处理实训中收获颇丰:“AI可以帮忙校对法律文书,修改后格式更规范、逻辑更清晰,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AI凭借其强大的算法和海量数据,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并修正法律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让专业人士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核心业务。

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实用接地气,既分享了AI基础知识,又聚焦具体的办公场景,特别是信息检索、文档处理等模块直击工作痛点,为AI零基础学习者提供了快速入门的课程实践。在信息爆炸时代,借助AI进行信息检索,能精准定位有效信息。文档处理模块更是解决了传统办公中的诸多难题,让办公文档的质量和处理效率得到质的飞跃。

持续围绕前沿领域

开发专项夜校课程

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生态,掌握AI工具将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AI技术如浪潮般席卷各个行业,从智能办公到自动化生产,从精准医疗到智慧教育,它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与价值创造方式。培训课程不仅传授技术知识,更注重引导学员结合岗位探索创新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员将所学的AI知识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挖掘AI在不同岗位中的应用潜力,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产”的教学目标,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据悉,“工匠之梦·AI领航”“工友夜校”共设8节AI领域课程,涵盖基础认知、办公应用、金融赋能及职业规划等四大模块,通过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相结合,可一站式促进“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连接,为培养德、智、技、艺并修的工匠提供支撑。

未来,潼湖生态智慧区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持续围绕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开发专项夜校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构建包括基础技能提升、专业人才培养、高端技术引领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人才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邬玉婷 通讯员梁韵凝 赖宇婷 叶志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