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失眠,老年人的失眠症状尤其明显。今年70岁的老严(化名)就深受失眠困扰,每次上床都翻来覆去1-2个小时才能入睡,而且入睡后也容易醒,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了老严的日常生活,常常觉得疲惫,自感全身都不舒服。经熟人介绍,他来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门诊。
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王飞表示,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失眠,是指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下,仍存在持续的睡眠起始、睡眠时间、睡眠连续性或睡眠质量障碍,且伴随所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
多种因素会影响睡眠效果
王飞表示,如果家中老人符合以下几条症状,就可能属于失眠: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睡眠量和质的不满意导致苦恼,影响了正常生活。
老年人失眠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中有不愉快事件或急性应激;环境因素,如环境嘈杂、不适光照、过冷过热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生理因素,如年老松果体老化、饥饿、过饱、疲劳;食物因素,如睡前摄入过多咖啡或茶等;睡眠规律变化因素,如作息时间频繁变动等。
想摆脱失眠困扰,除了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可以使用以下非药物治疗手段:
睡眠卫生教育。通过对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知识的指导,减少或排除干扰睡眠的各种情况,以改善睡眠质量。建立正确的睡眠与床及卧室环境间的反射联系,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规律。减少夜间卧床觉醒时间,同时禁止日间打盹,使卧床时间尽量接近实际睡眠时间。
心理行为治疗。五字要诀“上下不动静”:晚十点半上床,早五点半下床,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床,动以强身乐眠操,静坐冥想一小时。
补充/替代性治疗。包括体格锻炼,身心干预(冥想、太极、瑜伽、气功等),操作及躯体治疗(按摩、针灸、穴位按压、反射疗法等),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光照治疗。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刘菁 郑愿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