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对物理天才谢尔顿的“吹毛求疵”做了突出的描绘和诠释:他极端洁癖,坐公交会穿专门的公交套装,防止肌肤和公交上的东西发生接触;去对门邻居家每次都必须敲门三声,如果只敲了一声门就开了,之后他还会补上两声……
看到这些,不少追剧的朋友已推断出谢尔顿的行为有强迫症的特征。
有强迫行为不代表是强迫症
在我们身边总会经历或者发现这样的行为:非常害怕脏,控制不住反复洗手;明明已经锁好门窗,却还是控制不住检查一遍又一遍;发个朋友圈,一定要放够九张图……其实,这些都是强迫症状的表现。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强迫行为,但有强迫行为不代表就是强迫症。
那么,强迫症是什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心理治疗师顾晨龙表示,医学上对强迫症的定义是症状复杂、不统一的神经环路性疾病,它包括两部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即以强迫观念(反复想)和强迫行为(重复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小红(化名)特别爱干净,她担心垃圾会带来细菌、引发疾病,十分害怕靠近垃圾桶,在家里都由父母丢垃圾。出门在外难免制造垃圾,她会一直戴好手套,带一个袋子专门装好自己产生的垃圾,回家再丢或者让朋友帮忙丢到垃圾桶,回家后则至少洗手半小时。为减少用袋子装垃圾的情况,小红变得十分抗拒出门。工作后,为方便上班,小红和别人合租,合租期间她压力非常大,她的“害怕垃圾桶”已经影响到室友,进而导致关系紧张,最终她无奈辞职了。
顾晨龙表示,如果一个人的强迫观念或行为只是偶尔出现,并没有引起心理冲突或焦虑,则仍属于正常范畴。但当一个人的强迫观念或行为,已经使得其主观上感到痛苦或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且自己或家人朋友“肉眼可见”自己的行为与正常行为有偏差,可定义为强迫症。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强迫症,首先要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强迫表现。其次是观察在连续的大多数日子里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且这些症状引起本人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有的患者会对抗自己的强迫症状,有的患者则会服从强迫症状。当然,最终确定诊断必须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判断。
强迫症的早期发现极为重要
顾晨龙表示,强迫症康复周期长,难度大。全球超过8000万人患有强迫症,强迫症已成为位列世界卫生组织排名第10位的致残性疾病。
顾晨龙表示,成长经历、生物遗传、物质依赖等都可能诱发强迫症。父母患有强迫症或者有情绪障碍,往往子女患强迫症的几率比较高;家庭生活习惯,如家人特别爱干净整洁等,也可能导致一个人患上强迫症;某些工作因素同样会引起强迫症,比如财会类工作比较细致严谨,长期从事该职业也可能逐渐形成一种不自觉的强迫行为。
强迫症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比男性患者高。顾晨龙表示,受激素、脑功能、情绪等影响,女性较容易患上情绪障碍,因而患强迫症的概率也比男性高。
临床上,强迫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深度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进行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本人及家人对强迫症的正确认识很重要。
患者可从正确认识强迫症、改善心情、不做完美主义者等方面努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强迫症并不能算是身体上的病,只能归属于精神类疾病,情绪的影响是重要因素。所以,改善心情非常重要,多缓解自己的情绪,可以稍微克制强迫症。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
患者家属也应该正确认识强迫症。有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大概平均要经历17年。强迫症康复率非常低,一般通过药物治疗的康复率为45%-55%,心理治疗成功率为60%-70%。由于强迫症康复时间较长,很多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愈的概率则更低。所以,患者及家人应该予以长久的耐心。
顾晨龙强调说,大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人或者朋友不要帮助患者完成强迫症动作,在没有正确认识强迫症患者的具体情况下,这类帮助反而会加重患者强迫症状。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相关链接
治疗强迫症
需持之以恒
目前,在临床上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强迫症的常用治疗方式主要是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物理、药物及中医等方式同步进行治疗。
如果发现自身有强迫症的相关症状表现,应及早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寻求帮助,并进行专业的评估,早评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重要的。只有患者与医生一起努力,持之以恒地接受康复治疗,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挣扎,走出强迫症带来的困扰。惠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752-2661120是设立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公益心理热线,求助者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咨询及预约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