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把好外防输入各个关口,强化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点管理,加强社区管理,坚持“双统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抗疫……看一看这些来自防疫一线的故事,我们就会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
鹅城三月,市区下埔西枝江桥头,有着“英雄花”美誉的一树木棉花正在火红绽放。木棉树不远处,有一栋被高大的红色水马围蔽起来的建筑物,这里就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区内最早被政府作为隔离医学观察点的酒店之一。
春节刚过,根据组织安排,我作为第二批驻点负责人进驻隔离观察点工作,接替春节期间一直战斗在隔离点无法回家团聚的同志调整休息。待我熟悉了情况、并由挂点区领导组织完交接班后,前任驻点负责人、区人民法院的一位同志郑重对我说:“这个接力棒就交给你了!”
工作的特殊要求,需要隔离点负责人必须迅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熟悉医学感控知识和实际操作。作为5名新上岗人员之一,决定由隔离点感控组长对我重点进行培训。别看她是个“00后”,可是已经在隔离专班工作了近两年,工作起来严格细致,一丝不苟。穿脱防护服是培训的重中之重,“你手消了吗?”“七步手消法懂不懂?”“口罩贴紧了吗?”“脱隔离服手沾到内侧了,还有用吗?”“不合格!”“不行!”“不通过!”不行就是不行,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按照要求,培训不合格不能上岗,没办法,我只能一遍一遍练习,直到合格为止。在隔离点工作的日子,每一天能感受到守望互助的温暖和力量。根据防疫要求,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实行“两点一线”闭环管理,与社会面完全隔离。在一起工作的同志们,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大家都会自觉遵守规定,严格做好防护,把自己融入团队中。
工作上大家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我带着感控组每天不定时通过监控视频对隔离点高风险区域进行察看,及时指出问题和不足。高风险区的医务、消杀、保洁以及安保人员,都是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地工作。每天都按照二级防护的要求,身着隔离服采集核酸、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和进行消杀,每天工作时间都在8个小时以上。
健康观察组的三名同志,结合几次人员接收工作,趁着我召开每日例会的时机,提出了优化细化隔离人员收住的合理化建议,各组长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后,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流程。尤其是针对如何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作用,公安组和医护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从各个具体细节上有效防止了与高风险人员交叉的概率,流程制订出来后,得到了区领导的表扬。
客人解除隔离的日子,是隔离点工作人员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又有一批人能够健康地回归社会、回到家庭中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少解除隔离的客人在房间内用铅笔和便笺写下了表达感谢的话:“感谢工作人员!”“辛苦你们了!”“感恩、感谢、感动!”……
只言片语尽显真情。1602房陈女士带着年仅两岁的孩子隔离,期间得到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其家人来接她回家时,特地带来了一面写有“防疫恪尽职守,隔离暖心服务”的锦旗赠送给工作人员。“你们工作人员也不容易啊!”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让后勤保障组组长瞬间流下了热泪。
不少战友知道我在隔离点工作,经常会给我打来电话进行问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已经退休的老首长打电话对我说:“你在抗疫一线工作,就像在部队上了前线一样,非常光荣!要保持好军人的战斗作风,我们一定能取得战‘疫’的胜利!”
有一天早晨,我站在隔离点向外望去,高架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仍然在快速奔涌着;身着校服的孩子们背着书包高兴地去上学,骑电动车的上班族、送快递外卖的小哥不时经过,我们这座城市依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疫情反复之下,为了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一个个普通的平凡人,站在了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基层干部、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为了我们这座城市不生病,都在默默无闻地奋斗着,构成了一幅幅别样的抗疫英雄图。
疫情终将散去,每个奋斗者都是英雄!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起这个让人难忘的“口罩时代”,回忆起我们在一起阻击病毒侵袭的日子,我们必将充满骄傲和自豪。
下埔西枝江桥头,那棵正怒放着火红花朵的木棉树又映入了我的眼帘,正如在一起团结奋斗的每一个你我他。
好一树英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