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回大地,人间芳菲。生命萌动,万物生长。泛绿的野草、含苞的蓓蕾、和煦的暖风,无不向人们昭示着春的到来。
然而,我居住的这座小城,临近三月以来,却接连零星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这给本该是桃红李白、充满春色的小城与享受美好春天的市民们带来了焦躁和不安。
参加核酸采样,出示粤康码、健康码行程卡,进出小区、商超要扫码量体温,落实各种防控要求。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医务人员,还有广大市民朋友,纷纷加入到疫情防控中来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张张“温情答卷”。
“您好,麻烦测个体温,出示下手机里的粤康码、行程卡……”说话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他叫刘军,东北人,十几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双腿残疾。前些年孩子大学毕业后到南方来工作,他们一家也跟随孩子南下,在小城安了家。
“平日里社区、附近的公园广场有志愿活动,可惜太远了,我都不方便参加。眼下小区里加强疫情防控,只需要在门口帮大家测测体温、看看码,登记一下,这些工作不需要到处跑,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所以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刘军轻描淡写地说。
其实,疫情期间,有许许多多像刘军这样普普通通的市民,自发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来,他们中有退休老党员,有夫妻档,有小区保安,烈日里、寒风中、大雨下,他们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行动,也许谈不上多大付出,但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却能滋养感动着你我。
“小柔、小婷,我发现你们了,你们藏在衣柜里对不对?”“不要闹了,快出来啦,出了汗要马上洗澡。”说话的人叫李娟,她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正拖动着不便的身体与两名儿童玩捉迷藏,而她并不是孩子们的妈妈。
原来,4岁的小柔和2岁的小婷跟随母亲从境外回乡探亲,在酒店隔离时孩子的母亲核酸结果呈阳性,按防控要求,需要对孩子们进行隔离观察。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太小,为更好地照顾好她们的起居,防控部门专门安排了李娟和她的同事轮流在隔离酒店照顾孩子。洗澡、穿衣、扎头发,喂饭、做游戏、唱儿歌,哄孩子们睡觉……整整14天,李娟和同事们像亲妈妈一样,细心照料着她们。孩子们终于可以离开隔离酒店了,临别时,她们含着眼泪,紧紧地抱着温情陪伴的临时妈妈们。
“曾惠医生,我会永远记住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你对我的关怀和护理……但愿你和你的家人,好人一生平安。”这是一封署名为“903房客”的感谢信,这封信出自一位70多岁的老人之手,端正有力,落款时老人特地补上“出自内心的表述”。
信中,老人叙述了在隔离期间受到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特别还多次提到让他印象深刻的曾惠医生。因为老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隔离期间,曾惠医生每天都细心问候他,老人犯牙周炎的时候,疼痛难忍,十分煎熬,医疗箱里没有对症的药,她便自己掏钱买了药赠送给老人。读到老人的信,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得到隔离人员的理解和肯定,曾惠自己眼眶也湿润了。她坚定地说,“我始终相信,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只要我们坚持!”
隔离不隔爱,曾惠和李娟一样,都来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们中有的在隔离酒店医疗组长达半年时间,有的还是刚刚结婚,没来得及休假的年轻妻子,有的已连续多年没有回老家陪伴父母。
在这座小城的春天里,一幕幕温暖的画面,勾勒出这座城市齐心抗疫的生动画卷,春风入惠,不止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