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连续破发,注册制新股的盲打时代已经结束。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再也不能无脑打新了。”这是股民们近期最直接的感受。11月2日,争光股份登陆创业板。从破发,到飙涨临停,再到收盘破发,争光股份经历了“戏剧性”的一天,也成为连续8个交易日第10只破发的新股。
对于股民来说,新股中签肯定是一件大好事,这似乎意味着“稳赚不赔”。可就在最近,A股市场连续8个交易日出现10只新股破发,以前“大肉签”的高价股变成“重灾区”。业内分析,注册制新股的盲打时代已经结束,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没有了!不过,新股破发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新股定价回归理性,能促使新股回归价值投资。
现象 多只新股开盘跌破发行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打新在A股市场都是一个不错的“盈利体验”,以至于许多投资者在打新这件事情上,基本上都是“一键打新”的操作。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新股首日平均涨幅高达97%,核准制下有近41%的新股上市后,连续一字涨停板数量超过10个及以上,甚至一些新股连续涨停板的数量达到20个以上,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打新的队伍。
“打新就像摸彩票,成本低廉,因此即便中签率很低,大家还是会趋之若鹜,一键打新。”我市一位80后投资者对记者说。但最近“一键打新”有些不灵了,不仅要考虑能不能中签,中签之后还要担心会不会亏钱。
11月1日,华兰股份报收于52.22元/股,跌破58.08元/股发行价。“说好的‘大肉签’,结果中了个飞刀。又是早盘开盘即破发,我一签亏了快3000元。”很少打中新股的小王抱怨道。
实际上,A股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有10只新股上市首日即遭破发,分别是争光股份、华兰股份、深城交、成大生物、戎美股份、新锐股份、中科微至、凯尔达、可孚医疗和中自科技,“新股不败”神话已经生变。
10月28日,科创板新股成大生物和创业板新股戎美股份登陆A股,没成想双双破发。其中,发行价高达110元/股的疫苗龙头成大生物(N成大),是今年以来第8只百元股,却在上市集合竞价阶段就破发。截至当日收盘,成大生物报80.00元/股,跌幅为27.27%,中一签将损失1.5万元。戎美股份(N戎美)发行价为33.16元/股,收盘报28.79元/股,跌幅达13.18%。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2日后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均是开盘就跌破发行价,平均跌幅7.72%;除凯尔达收盘价翻红外,其他新股均以跌破发行价收盘,平均跌幅12.02%;若以上市首日成交均价测算,除凯尔达外,其他新股上市首日投资者平均亏损11.08%。这意味着新股稳赚不赔的神话彻底破灭,也让很多打新中签的股民“怀疑股生”。记者在股吧看到,不少中签股民表示郁闷:“谁能想到,现在中新股这么赔钱。”也有股民在开盘后买入,称“九折打新,谁说打新难,我终于打到新股了”“比中签成本还低。”
探因 新股定价大幅提升
事实上,抱有“打新稳赚”想法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按照以往经验,如果能中到新股,最后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许多投资者是抱着“拼一枪,万一中了就翻倍”的心态进行新股申购,但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新股上市必涨”“打新可以躺赚”的行情屡屡告破。
记者发现,今年破发新股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发行市盈率比行业平均市盈率高,上市企业三季报数据普遍一般。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上市破发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大多是此前市场情绪偏乐观时,给出的较高估值定价。投资者从乐观到谨慎的情绪变化,叠加“新股不败”神话打破,恐慌情绪导致了接连破发情况的出现。
专家表示,连续8个交易日新股首日破发并不偶然,以后可能成为常态,尤其对注册制新股(科创板+创业板)来说,打新必赚的时代结束了。
究其破发的根源或是9月18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和《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修订稿。
市场人士认为,新股破发一方面乃企业自身因由所致,另一方面则与新股询价参与各方盲目推崇“新股不败”而引发的持续高价发行密切相关。破发体现了注册制要求下的“市场化定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炒新的不合理行为,促使新股收益理性回归,从而促使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同时,对于投行而言,破发将倒逼其在承销过程中更加注重定价和销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执业能力,最终也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市场人士称,随着IPO快速扩容,新股不败神话正成过去,在注册制的背景下,打新一定要注意3个字——基本面。
即便不是首日破发,破发也正成为新股的常态。同花顺数据显示,近3个月,A股上市新股中已有17只破发。而在今年上市的405只新股中,有45只处于破发状态。多数破发股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高价发行。
新股上市之初股价大多受到市场追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次新股股价出现分歧,有的大幅溢价,有的则陷入破发困境。其实,新股破发在港股以及国际成熟市场也属于常态。新股破发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新股定价回归理性,能促使新股回归价值投资。
虽然近期新股出现连续破发,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注册制新股刷新了不少上市首日涨幅记录。今年以来,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倍的新股就达到3只。今年7月登陆创业板的读客文化上市首日暴涨1942.58%,接近20倍。
事实上,短期内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决定公司估值的核心因素应是公司自身良好的成长性。
提醒
提高打新风险意识
“新股密集破发意味着打新‘稳赚不赔’已经过去,对于新股的申购,也需要提前研究,所以,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粤开证券分析师表示,其实破发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这个过程。“新股不败”本身有不合理性,现在的破发说明市场越来越注重上市公司内在实质,长期来看利于市场良性发展。
那么,在新股接连破发的背景下,投资者如何面对打新这件事情?如何提升自己的成功率呢?
注册制之下,新股的供应会大量增加,监管不再像以前核准制那样严控每家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更多采取抽查的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递交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打新对于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人士指出,下一阶段,投资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新股稳赚不赔”的思维定势,好好研究新股的基本面,看看它的IPO招股说明书,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看一眼网上说哪只股有可能成为“大肉签”就打哪只,特别是要注意回避以前那种不区分上市公司质量“一键打新”的习惯。
德邦证券预计,未来打新收益的预期回报率降至5%以内,以打新作为主要投资收益来源的绝对收益投资者考虑机会成本,或将逐渐退出。接下来,机构投资者应把重点放在投研的基本功上。而普通的打新一族,在下单前也得认真考量。金融市场颠簸不破的真理,是收益必定伴随着风险,这其中不仅是打新底仓的市值波动,更包括新股本身的涨跌起伏,如此才是市场的正常规律。“新股”不能也不应该因为其特殊身份,就脱离“投资有风险”的基础逻辑。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在主板上市的新股大家目前仍然可以放心打新,主要原因是主板上市的公司目前都是核准制,并不受到新规的影响,所以新股的发行价相对都较低;而对于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新股,则不能再无脑打新,要做出价值判断,对于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过高或业绩不稳定的公司选择规避。倘若中签的股票遭遇破发,如果此时的市场又较强,便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出手;如果行情呈弱势,且上市公司营业业绩又没有优势,就可以止损出来。鉴于目前市场正在调整期,建议设置一个止损点,有条件持有。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