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小忠。

余小忠的诗集《彼岸行吟》。
“余喜彼岸,蒹葭草碧,鸥翔洲渚,涅槃之境也。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沐朗朗唐风,醉绵绵宋雨,养含蓄蕴藉之气,得来日遣怀之基。……”这是我市诗人余小忠在其诗集《彼岸行吟》的自序中所写。余小忠,号彼岸归途,字飞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协《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世界》2016年度十大新锐诗人,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从小喜欢古诗词,笔耕不辍,《彼岸行吟》收录了余小忠400余首诗词,也是他数十年来潜心古诗词创作的结晶。
自幼醉心古诗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初见余小忠,给人的感觉就很有书卷气。余小忠出身于干部家庭,自幼好学,学习理科的他,其实从小就偏爱古诗词,喜欢长短句。整个学生时代,古诗词一直伴随着他成长,每每从报刊上读到诗词佳句,或于同学处借得诗集,必精心抄录,反复吟诵。一本辗转得来的《唐诗三百首》,更是视若珍宝,日日翻诵。
多年来,余小忠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意境里,一边刻苦研习,一边勤于创作。无论工作多忙碌,生活多琐碎,有诗词为伴,他都甘之如饴。在邂逅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过程中,余小忠渐渐也寻到了另一个自我。循环往复,在古典诗词的绮梦之中,余小忠的性情更为率真,心境更加澄明,韵律渐通,诗艺日臻,笔耕墨耨,尽显才华。
数十年来,余小忠坚持创作,闲暇时、登览时,每当触景生情,诗词都会从心底涌出。至今,他已创作了600余首诗词,所著常见诸诗刊、诗词世界、中国诗歌网、古典文学网等专业诗词媒体平台。
求教诗词大家 诗韵日臻成熟
在诗词学习道路上,凭着一腔热爱,余小忠一直坚持自学,直到2015年,余小忠加入了国内一个著名诗词交流学习平台,得与诗词界的月白、刘能英等老师交流、切磋、学习,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系统的了解。
2016年,经过层层甄选,余小忠成为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黄埔诗校”第三期高研班学员。他师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诗词泰斗、学者、书法家并曾获“文艺终身成就奖”的陈永正,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常务理事、“黄埔诗校”校长张海鸥,以及擅长古典诗词吟唱的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王伟勇等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古典诗词修养,创作技法、吟唱赏析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至此,余小忠的古典诗词研习创作之路,由自省自悟提升为专业系统,作品更具韵律美,意境更加丰富、深远,表现手法也更加成熟。2015年,余小忠的诗词作品被收录于当年的《中国微信诗词精选》,其本人也被评为《诗词世界》2016年度十大新锐诗人。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宫晓磊
线上交流古典诗词 为传承尽心力
从自由随性,到系统学习,醉心古典诗词数十载,余小忠笔耕不辍,终于结集出版诗集《彼岸行吟》,也是对自己多年潜心古诗词创作的交代。
《彼岸行吟》诗集出版后,得到很多诗友的好评,甚至有外地诗友打电话过来想要购买。“有人喜欢和欣赏自己创作的诗词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余小忠不仅把诗集赠给诗友,还自掏邮费快递给他们。
在古诗词上研习多年,余小忠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希望自己能为古典诗词的传承尽一份力。近年来,还在职场的余小忠,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依托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便利通达,注册《彼岸诗词馆》公众号,在线上与爱好者交流、研习古典诗词。从古典诗词的沿革,古典诗词的审美,到创作的基本技法如平仄格律、押韵、句式、构思等一一详解,余小忠倾尽所学,点燃古典诗词的萤萤之火,每有询问,余小忠必详细解答,知无不言。在他的倾力指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远在北美的古典诗词爱好者,开始敲开了古典诗词的创作之门。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需要传承和发扬。我热爱古典诗词,未来也会在弘扬古典诗词文化上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余小忠说。
望海潮·岭南名郡
岭南名郡,边陲福地,循州自古名扬。南海漾波,罗浮耸岳,东江脉脉流长。苍翠倚疏窗。任烟水长碧,秋叶无殇。老韵陈腔,秦砖汉瓦,客蛮乡。
平湖潋滟春光,有微澜塔影,话雨桥廊。蓑鹭绕洲,游鱼戏水,蜻蜓俏立莲塘。尘迹隐沧浪。共月研笺墨,风抚诗行。仿佛坡公钓影,澹澹写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