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小区部分楼板出现裂缝遭业主投诉,开发商用钢钉加胶水进行修补。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3月15日,《惠州日报》推出《诚信让置业更安心》特别报道,哪些房企值得信赖?了解更多维权信息,请扫二维码!
定金不让退、合同存猫腻、房子质量差……近年来,购房纠纷时有发生。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大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景。然而,安居并非易事,房产交易涉及面宽,专业性强,市民稍不留神便容易陷入“套路”。
惠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房地产行业投诉案例集中在定金退费、合同纠纷、销售违规、延迟交楼、质量瑕疵等方面。在此,记者也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楼市维权案例,希望能助市民避坑。
01 退定纠纷
购房不成5万元定金却不退
去年12月底,沈先生前往大亚湾西区龙山一路与龙海三路交叉处的某楼盘看房。当时,楼盘销售经理表示购房有85折优惠。于是,沈先生通过网银转账5万元预订了一套房子。但12月24日楼盘销售告知给不了85折,只能返现并要扣除1万元左右税金。沈先生称,他当即表示不同意,并告知对方,没有说好的折扣便取消购房,同时要求退回转账的5万元。
“接待销售说转账备注是‘定金’,不是‘订金’,退不了。”退定被拒,沈先生第二天来到楼盘现场再次就此事与对方协商,但该楼盘的邱姓销售主管同样告知他,由于转账备注是定金,退不了。“邱主管称,只要是定金就不能退,没有签任何协议也不能,还明确表示想退款的不只我一个,但从来没有人退成功。”沈先生补充道。
提醒:定金纠纷是房地产市场中投诉量较大的一种纷争。常见类型为购房者在售楼处“下定”后,由于种种原因取消购房,要求退还定金引发的投诉维权。其中有购房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开发商的问题,比如制造房源紧张,伪造销售气氛,或承诺一些事后不能达成的条件等。在置业过程中,购房者必须知道定金具有法律效力,而“订金”没有直接的法律规定。给“订金”后,如果出现违约情形,不会发生直接被没收或需要双倍返还的法律后果。
因此,市民在与楼盘达成初步购房意向阶段,尽量将“定金”写成“保证金”“订金”“预付款”“诚意金”等,一旦房屋合同签不成,所有款项更容易追回。
02 质量瑕疵
收楼后发现房子漏水严重
“主卧、侧卧严重漏水,入户的地脚线没有贴稳。多次与管家联系,对方每次反馈修好了,但去现场看都还是漏水,维修等于‘没修’。”在金山新城马安片区某楼盘购房的老锜(化名)称,好不容易盼来收楼,却发现烦心事一堆。
老锜在2018年购买了一套期房,由于疫情影响原本应2020年5月交付的房子,拖到2020年8月才交付。虽然交楼推延三个月,但老锜没有计较,而是赶紧找来装修公司,希望早日装修入住。然而,房子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却扰乱了他的计划。“开发商和物业一直不重视,最基础的地脚线在10个月后还没修。导致我房子没法装修,装修定金也没法退。”老锜称,在他的多次交涉之下,房子的漏水等问题在交付一年后终于得以修复,但损失的装修定金却无处说理。
提醒:房屋质量是房产投诉案例的“高发区”,如墙体开裂、墙皮鼓包、房屋漏水等,严重影响业主的居住体验。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约定,对房屋渗水等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当维修好后再行交付,交付之前的物业服务费等相关费用应当由建设单位承担。
03 延期交楼
楼盘停工交房逾期
杨先生于2020年4月支付全款购买了惠阳实地常春藤四期的一套房子。按照合同,他应该在2021年11月30日便可收楼。可是到了约定时间,他发现楼盘三、四期不仅没有完工,甚至还处于“接近停工”的状态。杨先生向小区其他业主打听后得知,实地常春藤在去年8月份开始全面停工。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多方协调下,实地常春藤开发商向相关业主出具承诺书,承诺2021年11月26日全面复工,2022年6月15日现场完工,9月15日竣工备案,10月16日前交楼。 尽管如此,杨先生还是担心房子的交付问题。
提醒:当下房地产行业处于转型期,部分房企陷入流动性困局,容易出现旗下楼盘无法正常交付的情况。购房者买房之前,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开发企业经营状况,包括负债情况、违约情况、停工现象、员工停薪等,尽量选择稳健型企业开发的项目。同时,还可认真研读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13条商品房交易风险提示。除此以外,遇到价格跌出合理范围的楼盘要警惕,可能会出现降质减配、无法交付等风险。
04 “返佣”欺诈
承诺返佣却不兑现
日前,许先生在网络问政平台发帖称,2021年10月份,她在惠州市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温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购买了大亚湾金地天润自在城的一套房子。当时,温姓中介承诺可以给她返佣8万元。但是,事后该中介人员不仅不接许先生电话,人也找不到踪影。
无独有偶,来自深圳的周小姐同样被中介刘某的“高额返佣”承诺吸引,并跟随他前往大亚湾某临深楼盘购房。“当时有好几个中介联系我,但是刘某看起来更专业,而且承诺返佣也特别豪爽,因此我选择相信他。去年3月份,我跟着他到楼盘交了首付,他承诺两三个月左右便可以返还2.5万元佣金给我,但年后就联系不上了。”周小姐表示,刘某在电话沟通以及现场交流时均有承诺返佣,但由于自己大意,没有留下录音或录像证据,只能吃下“哑巴亏”。
提醒:近年来,购房者与中介因承诺“返佣”而引起的纠纷事件屡见不鲜。市场上,确实有部分中介人员会兑现自己做出的返佣承诺。但房产中介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达成交易后“不认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购房者切勿轻信口头返现承诺,跟随中介人员买房,重要环节要设法保留证据,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邬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