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最近,寒冷的天气让不少市民身体不适。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李旅萍表示,现在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到了一年中人体阳气最弱的时期,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逐渐下降,加之寒邪侵袭,人体阳气更为虚衰,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冬季养生之要,重在防寒保暖,温固阳气。中医传统疗法中的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提升阳气、增强正气的作用,作为治疗和预防疾病手段已经使用了数千年,尤其适宜于冬季养生了。
冬季艾灸可以强身健体
李旅萍表示,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其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中医认为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功效。
艾灸的适应证较为广泛,有新病、顽疾时可做治病疗疾之用,日常时亦可有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冬季各种与寒冷相关疾病以及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对冬季出现的身体乏力、月经紊乱、关节酸痛、连续感冒等虚寒症状,艾灸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其操作方法方便、简单,适合家庭养生保健之用。
李旅萍具体介绍了艾灸部分功效和具体做法。首先冬季艾灸可以强身健体,对于冬季怕冷、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可以在肚脐以下、丹田部位进行艾灸,长期坚持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其次,冬季艾灸可防治月经不调。具体做法是在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进行艾灸。
再次,冬季艾灸可以防治颈椎不适,主要艾灸风池穴(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及大椎穴(位于第七 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可缓解颈肩部酸痛不适等。
此外,冬季艾灸还可以防治腹泻,艾灸肚脐两侧两指宽的地方,可止泻;可防治喷嚏流涕,主要灸鼻翼两侧的鼻沟以及虎口处,可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最后,可艾灸膝关节的两侧凹陷处,缓解防治膝关节冷痛不适。
部分人群须谨慎施灸
艾灸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李旅萍表示,通常而言,艾灸前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醉酒、昏迷者禁止艾灸;凡属实热症和阴虚发热症,如发烧高热、肺结核晚期、急性感染、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的,不宜使用艾灸;关节红肿热痛谨慎使用灸法。
同时,感冒、过饥、过饱、情绪激动、妇女经期时不宜施灸;若艾灸时感到头晕恶心不适,暂时停止施灸并立即休息;糖尿病患者因局部感觉不敏感,且皮肤破溃后难愈合,艾灸需谨慎。
相关链接
使用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时应选择光照良好的房间,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注意房间内通风换气,避免风直吹患处,全程注意防火,用过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玻璃瓶内,以防复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个别有痛温觉障碍的患者,艾灸时应将手掌平放于患者皮肤表面,使艾灸的部位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以感受施灸温度,根据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感受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来控制温度,防止烫伤。
艾灸结束后可能出现疲倦、口干、小便黄症状,该反应属于正常反应,艾灸结束后适当喝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津液的短暂缺失。施灸以后皮肤可能会出现局部的微红并伴有灼热感,一般是正常生理表现,若灸后出现局部的小水泡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不久就会自行吸收。如若水泡相对较大,建议前往医院就诊。艾灸后30分钟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者洗澡。在饮食方面,灸疗结束后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主,尽量不要进食生冷、油炸类等食品。
东江时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欧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