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都行只有我不行?我真是糟糕透了,辜负了父母的心意,我真没用。”正在上高一的小小(化名)觉得自己的世界像被蒙上了一层灰,学习环境、成绩的变化,让小小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深陷自我否定的情感迷宫中。
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三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不少正处于花样年华、本应快乐无忧的青少年,正在被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困扰折磨。这一场心理健康危机,青少年应该如何“自救”?家长和老师又应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危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升入高中后,小小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处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不能再轻易取得好成绩。学业负担不断增大,加上学校要求住宿,使小小感觉很疲惫,又需要面对生活自理和处理室友关系的挑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力无法集中、情绪持续低落……大脑长期超负荷运转,堆积的压力始终无法向外排解,这一切令小小临近崩溃边缘,多次大哭甚至感到绝望。家人带其去医院检查后,经过一系列正规的医疗和心理干预,小小一步步走出情绪深渊,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小小的经历并非个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青少年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8.1%,显著高于成年人。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约有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其中就包括4.7%的焦虑障碍和2.0%的重性抑郁障碍。
作为从孩童成长为成人的重要转折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如果说成年人是一栋坚固的建筑,那么青少年正处于打地基的时期,如果地基不稳或错位,很有可能建起来的是一座“危房”。如果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长期处在焦虑和抑郁的痛苦之中,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有更为长期慢性的终身损伤。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张静雅表示,青少年的身体、心理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变化,他们的大脑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很多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也和早年不良成长经历紧密相关。因此,这个时期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预防措施能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即时和长期的积极影响,且早发现、早干预,还可以避免更多、更持久的负性健康影响。
青春期孩子需更多关爱理解
面对沉重的压力,青少年因情绪调节能力有限,往往无法自我纾解。家庭本应是最好的缓冲和后盾,但部分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平等、坦诚的交流,孩子无法从家人身上获取力量。而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青少年儿童提高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春期,需要较多的关爱和理解。但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关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出现裂痕。”张静雅提到,很多时候,孩子遇到问题,如果父母和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或是处理方式不当,如父母轻视问题“这不就是小孩子想太多嘛”,或指责孩子“怎么别人都没有这样,只有你会这样”,诸如此类的做法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帮助,失去求助和倾诉的动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封控给孩子的学习、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张静雅强调,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孩子由于发育尚不完善,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是用身体和行为来诉说,孩子可能不会说“我感觉在教室很压抑”,而是说“我经常胸闷”,孩子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肠胃不舒服其实是感觉到紧张焦虑,而是请父母带自己去调节肠胃……家长要学会解读孩子的身体语言和情绪感受,为孩子注入爱和安全感,尝试让孩子放松或转移注意力,比如听他喜欢的音乐、看他喜欢的番剧,或者做一些容易让他快乐起来的事情。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最温暖的关切和最有力的托举。 作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老师是孩子学习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重要媒介,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枚坚实“盾牌”。张静雅提到,在课前,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深呼吸,这是放松身心最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次,尝试和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可以把长期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明确而清晰的小目标;另外,青少年的思维有时候像单行道,看起来有些“极端、不会变通”,这是他们目前的认知特点,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拓宽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示孩子“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面临类似的烦恼,你觉得TA应该怎么做?”或者“这样想也没有错,但是有没有可能换一种想法会让你觉得更舒服呢?” 对于青少年自身,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式疏解自己的情绪压力,如规律运动,每周至少3天进行有氧运动;饮食多样化,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会求助且能通过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对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精神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应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面的呵护培养都不可或缺。如今,进入后疫情时代,更要关注这一代特殊时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张静雅认为,疫情看似是一场危机,但危中亦有机,能够帮助这一代孩子学会面对意外和不可控时,懂得如何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培养他们抗挫折、面对逆境的能力,让其内心未来更加强大。
东江时报记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