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在文学中邂逅精彩人生

2023年03月02日东江时报达人秀
字号:T|T
    曹杰(右一)为撰写龙门村史深入龙门乡村走访。

曹杰(右一)为撰写龙门村史深入龙门乡村走访。

前不久,首部惠州古代历史文化名人评传——《岭南名臣叶春及》出版,并获得了广东省社科联立项。有专家认为,该书对挖掘利用好本土文化名人资源,树立文化自信,彰显城市魅力意义非凡。《岭南名臣叶春及》的编著者之一曹杰,是一位90后青年辞赋达人,他才华横溢,古诗词功底深厚,曾参加中华诗词2020年青春诗会,并获中华诗词雏凤奖;作品在各类诗词大赛中获奖近百次。所撰《观音山赋》获第四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评选二等奖,《山东地质赋》获山东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和山东地质联合主办二等奖,《蒙自石榴赋》获蒙自石榴文化一等奖,《常州海葬纪念碑铭》获常州海葬纪念碑二等奖等多个面向全国的征文名次奖项。

文学种子早在心底种下

受家庭熏陶,文学创作的种子很早就在曹杰心里种下。他清晰记得,家里有两套文言文体的线装家谱,每年夏天,爷爷必洗手更衣,非常恭谨敬畏地拿出这套祖传宝贝出来翻晒,偶尔抑扬顿挫地轻轻吟诵。2009年,曹杰只身来到惠州,走进惠州学院,追寻自己一直以来埋在心中的梦想——读书写作。

追梦之路,偶有崎岖。为了生活费和学费,刚上大学的他只得不断奔波于学校的餐厅、图书馆和校外的培训机构打工赚钱。大二那年,他猛然发现,繁冗的工作不仅没有让他赚到钱,反而让学业日渐下滑,曾经的写作梦想也在现实中渐行渐远。彷徨和无力感涌上曹杰的心头,独在他乡的他一时陷入到深深的自我否定中。

彷徨无助之际,曹杰在惠州学院遇到了照亮他写作之路的两盏明灯。大二那年,班主任胡萍对他说:“十年寒窗,如果不能做我们擅长且喜欢的事情,那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意义又在哪里?”在胡萍老师的帮助下,他慢慢走出了精神内耗,决定回归理想,回归写作,提升学业。曹杰回忆道:“我心中那朵日渐枯萎的理想之花,在她的护持下,又展现出些许生机。”

为了让曹杰的写作之路走得更稳健长远,胡萍老师还将他引荐给了杨子怡教授。旭日楼前与杨教授一次次的研讨,如同一场场甘霖,浇灌了曹杰的写作梦想,辅导着他从写作的门外汉变成职业人,并见证了曹杰靠着一支笔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当年那个读书写作的理想,在胡萍老师和杨子怡老师的护持下,虽然至今还未似牡丹一样恣意盛放,但却如同苔花,细小如米,馨香怡人。”曹杰动情地说。

曹杰古文功底深厚,“根植传统文化”是他的创作理念。2016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评选,他用古文写了一篇《观音山赋》参加大赛,获得征文二等奖,是获奖作品中唯一一篇古文作品。此文还被发表在《人民文学》获奖专刊上,得到主编施战军“才情兼具,物我融一”的评价。2016年初,在其母校惠州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他所作的一篇文章《山晖园记》被篆刻成石碑,陈列在校园登山道前的公园门口,供学子师生观瞻。

为龙门乡村撰写村史 发掘龙门故事

擅长辞赋的曹杰也喜欢历史文化研究,并一直在惠州从事相关工作。2020年,为了发掘龙门文化,曹杰带领团队深入龙门的村庄田野,在充分了解、深入研究之后,为首批22个龙门乡村撰写村史,编写《龙门乡村》,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0年5月,曹杰带领团队踏上了走访龙门乡村的道路。“将才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每个村落的采写前期,他会整理一份提纲向村民广泛征集素材,内容包括村名由来、村内古建筑、古代文献以及主要产业等。获得丰富的材料之后,经过一一整理归纳,关于村子的基本认识和脉络也逐渐呈现出来,为之后的走访提供了主题和方向。

之后,曹杰和团队成员在半年内走访了22个村落,以及与此相关的增城、从化等地,累计车程近1万公里,查阅家谱几百万字……

在近半年的采写过程中,曹杰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家谱文献资料,也走过了绳武围等诸多历史建筑。“很多如今看似平常的村子,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曹杰希望借助为龙门编写村史的契机,为龙门各个村落正本清源,记录下村内的民风民俗、历史渊源、古今人物和大事记,为村民们提供一份乡土读本。

首期《龙门乡村》完成之后,曹杰并没有停下挖掘龙门村史的脚步,他很快与团队启动了其他数十个龙门村落的村史采写工作,在发掘地方历史文化上不断努力,一路前行。

编著首部惠州古代历史文化名人评传

叶春及是惠州“湖上五先生”之一。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政绩斐然。明清两朝,叶春及一直被奉为廉政、能政、勤政的典型。后来,叶春及隐居于罗浮山脚下的石洞书院,传道授业,精研方志编撰,留下大量著作,遗作十八卷本《石洞集》全部著录大典《四库全书》,成为惠州古今第一人。

曹杰一直对叶春及非常敬仰。他告诉记者,早年,他在福建时就遇到过叶春及的发齿冢,当时非常震撼。曹杰来到惠州生活后,了解到叶春及是惠州人,系明朝惠州一代名儒,对其更是钦佩。后来,他和朋友在罗浮山找到了一块摩崖石刻——叶春及的《逃庵记》。曹杰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就有了为叶春及写一本传记的想法。

“目前,对叶春及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星的,资料较少。”曹杰说,为了写叶春及传,他们找到《四库全书》中《石洞集》十八卷本的影印本,重新进行整理,认真地进行解读,把叶春及的人生经历串起来,前后历时5年时间,《岭南名臣叶春及传》终于付梓。该书28万字,再现了叶春及治学的一生、勤政的一生、廉洁的一生、刚正不阿的一生。

“期待本书能为惠州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评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希望这位岭南名臣留下的思想精神财富,能够穿越时间的隧道,闪耀出时代的光芒。”曹杰说。

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宫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