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式旅游”存健康隐患

急诊科医生送来健康提醒

2023年04月27日东江时报养生经
字号:T|T

“五一”假期临近,“特种兵式旅游”也冲上了热搜。众所周知,作为特殊兵种,特种兵作战能力极强,适合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顾名思义,“特种兵式旅游”,是部分学生或上班族利用周末或者法定假期等时间执行一种高强度的旅游计划。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打卡最多景点,然后马不停蹄返岗、返校,迅速回到往常的生活轨道。

近期,不少市民梳理了从惠州出发的“特种兵式旅游”玩法和攻略,毕竟时间宝贵,假期也只有短短几天。然而,这种旅游方式可谓是对体力和时间的极限挑战,在高强度、快节奏的旅途中,切记保重身体,注意健康。本期,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团队给即将或已经开启“五一”假期旅游的市民送上健康提醒。

出去游玩不扎堆 谨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热门景点人员聚集情况增多,为各类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不知不觉间,一些人在旅途中就被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盯”上了。

最近“新冠”一词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在网上晒出新冠抗原检测结果,表示自己“二阳”了。4月中旬,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首次监测到XBB.1.16毒株,这是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医生提醒,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和科学防护。流感病毒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前段时间我市进入流感高发期,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剧增。医生提醒,“五一”假期,热门景区不仅是人群高密集的重点场所,也是流感聚集性疫情易发点,外出游玩的游客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要做好日常防护,出行前,备足出行期间所需的口罩、纸巾等用品。游玩期间,在室内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景点场合要戴好口罩,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要多喝水、均衡饮食,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旅游期间避免过度疲劳,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入住酒店后,要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要求酒店再进行一次消毒;旅游期间不妨多亲近大自然,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强身健体;勤洗手是预防病毒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外出游玩后、接触公共物品后,打喷嚏、擤鼻涕后,触摸口腔、鼻、眼睛前后,饭前便后等都应该及时洗手,可以适当备一些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方便在没有洗手设备时清洁双手。游玩期间,如果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打卡美食要节制 当心“吃”出毛病来

“一天尝遍整座城市所有经典美食”“半天时间打卡三条网红小吃街”“在酒吧街里欢歌畅饮一整夜”……“特种兵式旅游”走红后,吃货们在旅途中开启了极限美食体验。他们会详细列出当地的系列小吃美食,甚至连几点该吃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重点打卡的是以“快”为主的小吃店。

在这群“疯狂的吃货”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每到假期之后,因消化道疾病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明显增多,其中有不少是因为游玩期间过量吃油炸小吃、饮酒等引起。急诊内科副主任罗国标提醒,大量吃油腻食物、饮酒、饮食不规律等原因会导致一些消化道疾病,特别是高脂血症、酗酒等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上腹痛,遇到这种情况,应考虑及时就医。此外,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和酗酒,还可能引发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因此切忌大吃大喝!

此外,进入五月,各地天气普遍炎热,很多外出旅游的市民喜欢吃冷饮、凉拌菜,甚至是生海鲜。专家提醒,气温高让细菌更容易繁殖,食物也容易腐坏变质,一不小心就会病从口入。专家同时提醒,在吃水果时要注意洗干净表皮或削皮,甜食如果放置过久也不宜食用,避免造成急性肠胃炎。

“暴走模式”不可取 走路锻炼有技巧

“五天跨五省,日行8万步。”“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转8个景点。”“2天1夜玩转新疆。”……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游览最多景点,不少朋友在搭乘必要的交通工具之余,免不了中间的各种辗转和自行走路,有的甚至开启“暴走模式”,“两万步不在话下”甚至被一些人当成是体力锻炼。然而走步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也要适可而止,一味大量走路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对肌肉、关节造成损伤。

旅行中很多人背着背包或挎包,手拎各种小吃、饮品,这样往往影响正确的走路姿势。专家提醒,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双目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与此同时,还要控制行走的时间,不要大量行走,毕竟从医学上来讲,下午四点以后和晚上才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

相比年轻人喜欢逛吃逛吃,老年人在旅游中往往更喜欢爬山,到景区里散步。急诊外科副主任林才提醒,老年群体走路时要特别注意,应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身体状态良好的老年人,快走应保证每次40至60分钟,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5%~80%,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如果有心脏病,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5%。如身体状态欠佳,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走步锻炼,避免诱发基础疾病。对于运动量比较大的锻炼方式、如暴走、爬山等,不但不利于老年人身体,反而可能会加重关节磨损。

相关链接

警惕毒蚁蛇虫出没 掌握自救互救措施

“五一”出游,一些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喜欢登山踏青逛公园,但是,在户外运动或踏青郊游时也存在健康安全隐患,可能会遇到被毒虫、毒蜂、毒蚁蜇伤或蛇咬伤等情况。

林才提醒,蚊子以及蜱虫、蚂蚁、蜜蜂、胡蜂、蜈蚣等在户外较常见,人被咬伤容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户外运动或游玩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野外出游时戴帽子、穿长裤等,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可以在脸、颈、手等裸露部位涂抹花露水、风油精等驱避蚊虫。晚上住酒店、宾馆时可安装捕蚊灯、点燃蚊香等驱避蚊虫。

毒虫、毒蜂蜇伤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应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全身皮疹、瘙痒、头晕、心慌、气紧等情况,千万不要硬撑,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是蜂蛰伤,还应注意及时拔除蜂蛰处残余的尾囊,防止身体持续吸收蜂毒。

遭遇蛇咬伤千万不要盲目模仿电视使用嘴吸出毒血。应当局部清洗伤口及用手将毒血顺着肢体尽可能挤出。同时牢记蛇的颜色花纹特点,有条件拍照方便医生认蛇,然后注意保持冷静。切勿剧烈跑动防止加快毒素蔓延更勿轻信喝蛇酒等。最重要的是尽快求救及就医。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程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