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保险规划师上线

可通过智能模型为用户定制保险配置方案

2023年05月11日东江时报惠理财
字号:T|T

想买保险不知道买什么种类,不确定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够,不知道如何科学地配置保险……这些难题或许可以通过AI快速给出答案。随着以ChatGPT系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热,AI技术在各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保险行业也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近日,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推出了“AI保险规划师”——智能保险配置工具“省心配”,通过智能模型为用户量身定制合适的保险配置方案,供用户参考决策。业内人士表示,AI保险规划师能够让大众免费获得专业的保险配置服务,但在其提供专业配置方案后,用户还是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来做最终选择,明明白白买对保险。

配置保险可AI一键搞定

“市面上保险这么多,完全不知道怎么选。”工作刚两年的王女士最近想给自己买份保险,但是作为一个刚入门的小白,本就有“选择困难症”的她犯了难,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王女士的纠结有了新的解决方法!只要打开支付宝搜索“省心配”,输入姓名、年龄、收入、负债和常驻城市等信息,不出30秒即可生成一份保险规划方案,包含了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等险种推荐。出具这份方案的是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险刚刚上线的智能保险配置工具“省心配”,这一工具能根据用户的年龄、地区、预算、保险需求等综合分析,通过智能模型为用户量身打造省钱、省时、省心的保险配置方案。据悉,这也是业内首个AI保险规划师。

记者注意到,“省心配”的配置过程中,会在多个环节给出疾病和保险知识点解释、当地医疗数据作为参考。以一位常住惠州的40岁女性为例,若按照模型提供的惠州平均月收入为8310元,在综合分析后给出的配置方案是200万元的医疗保障、58万元的意外保障、37万元的重疾保障(优先保障)及50万元的身故保障,同时表示,40岁后患病风险逐渐升高,广东住院成本较高,建议优先保障医疗。如何确定每项保障的保额?模型均给出了科学解释,以58万元的意外保额为例,其主要根据40岁人群意外发生率及保4年重大意外补偿周期来测算;而重疾保障则是结合收入损失及惠州护理支出测算出来。

同时,“省心配”还会根据结果为用户推荐适合的产品,目前,蚂蚁保已与约90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且与保险公司共同打造了“金选”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瞄准配置难量化风险波动率

蚂蚁保省心配项目负责人张程介绍,在传统的保险代理人配置思路中,难以避免从销售视角进行推荐。而通过AI算法则相对规避了人性因素的影响。“省心配”完全不受产品热度、销售佣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向用户和保险公司收取费用。这种算法的逻辑出发点在于“精准按需”和“不是多多益善”,目标在于如何花最少的钱,撬动更高的保障杠杆。

相比市面上一些机构的测评工具,“省心配”并未有更细颗粒度的信息收集。张程表示,上述信息收集出发点是最小可用,避免引起用户“反感”。此外,配置考虑的因素中也没有掺杂类似保险产品热度、保司权重、佣金、手续费等维度因子,而是完全从C端特征出发。

相对规模和中立性,张程认为“风险波动率”概念的引入是“省心配”最大的创新。以一位惠州30岁男性家庭顶梁柱、月收入1万元、100万元左右负债的用户为例,系统会给出三套方案——方案一匹配400万元医疗险、50万元的重疾险,保费大概是546元/月左右;方案二新增了100万元意外险和200万元定期寿险,价格是552元/月;第三套方案取消了医疗险,定期寿险改为300万元,保费1125/月左右。三个方案一般消费者很难选择。但通过模型“风险波动率”综合匹配后,系统决策推荐了方案二。

蚂蚁保金融产品部负责人严捷也认为,面对用户有限预算下,如何选择险种和期限,如何做搭配,此前通常是精算师根据经验做出,缺乏标准化行业解决方案。省心配的目标锚点是风险波动率,是把波动率在有限预算下降到最低的量化评估工具。

AI应用于消费者保险配置成趋势

每个保险用户的需求都不尽相同,这意味着传统的代理人模式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千人千险。近年来,险企不断加大AI领域的投入和布局,根植于保险场景,如何将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与保险业务紧密结合,是不少传统险企和互联网保险企业都不约而同在发力的事,此前已经诞生AI客服、AI理赔等创新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服务效率。

早在2017年,中国太保就推出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众安保险此前推出的AI健康顾问能为用户提供在线疾病自查、风险预警等服务,覆盖800余种疾病。记者通过各家保险公司APP了解到,平安寿险、众安保险都可以为用户定制个性化保险保障规划方案;国寿寿险则推出“智测身价”功能,并设置有单独入口,经过回答多道问答题,几十秒的操作可实现全面私人定制,推荐合理保障。

对于“省心配”这一AI保险规划师会给保险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学系副教授孙武军认为,AI保险规划师能够让大众免费获得专业的保险配置服务。目前,线下保险经纪人主要服务中高收入群体,AI保险规划师能够满足工薪阶层的需求,两者形成很好的互补,共同推动大众保障认知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AI在保险方面的应用有非常大的前景,包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机器学习的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进行消费者保障需求的预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专员王言表示,AI应用于消费者的保险配置中是一大趋势,未来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提醒

智能推荐方案不完善 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智能保险规划服务实现了投保人千人千险的用户需求,但记者发现产品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例如,在生成的保险配置方案中,包括医疗、意外、重疾、身故四类产品方案,对于养老以及财富规划等方面需求未作考虑,此外由于搜集信息有限,对已有保险配置情况未作考虑,可能存在产品重复配的情况。

对此,张程表示,即便用户没有上传其所有保单,也不妨碍“省心配”基于风险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保险配置方案。用户可以参考方案中的配置险种及保额,结合自身保险配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省心配”测算出用户需要50万元重疾保额,而用户已有30万元的重疾保额,即可根据建议再补上20万元保额,进一步完善保障,覆盖风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保险规划只问年龄、地区、月收入、负债这四项信息,并没有问到既往病史,而像重疾险、医疗保险对健康要求比较高,有过住院、手术史,或体检有异常都会影响投保,所以,对于有既往病史的人群,虽然推荐了产品,但很可能买不了。另外,对超过60岁人群的方案中,医疗险无产品推荐,但实际上可以选择蓝医保、长相安这种保证续保20年的百万医疗险,如果是非标体,还有终身防癌医疗险、惠民保、惠医保可备选。因此,蚂蚁保推出的“AI保险规划师”值得体验,不过现在只是初级阶段,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张程也表示,“省心配”提供专业配置方案后,用户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做最终选择。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也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如实进行健康告知,明明白白买对保险。

东江时报记者刘乙端

本版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