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彬:心中有爱写作不难

2023年06月29日东江时报达人秀
字号:T|T
    江利彬(右一)参加文学进校园活动。

江利彬(右一)参加文学进校园活动。

今年上半年已发表文章190篇,受邀到8所学校开展文学讲座……惠州青年作家江利彬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努力奔跑,保持着高产状态。1997年出生的江利彬不仅是一名作家,也是写作导师。几年前,他因一场征文比赛重新走上文学之路,到如今发表作品高达两百万字。今年,他还获得了中国散文年会奖,并于近日当选为惠州市小说学会副会长。

小学写下三万多字小说

江利彬自小喜欢阅读,尤其是文学类书籍。据他介绍,小时候家里没有别的玩具,只有满满一阁楼的书籍可以看。当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先是挑有插图的故事书与小人书看,算是文学路上最早的启蒙。在看完有图片的书籍后,就开始接受其他文学作品的熏陶。“我很早就知道雨果、托尔斯泰、泰戈尔、大仲马、小仲马等世界文豪。”江利彬颇有些骄傲地说。

阅读是艰苦岁月里的养分,写作是艰苦岁月里的沉淀,在读完一系列书籍后,江利彬发挥出了写作上的特长。还在读三年级的他,写下了一篇三万多字的小说,不但被同学们在班上疯狂传阅,还被学校办的刊物连载,使他一下子信心爆棚,更坚定了继续阅读、继续写作的念头,正式向文学迈出了第一步。

平民视角描绘小人物故事

由于热爱公益,江利彬常与基层人物接触,从《哑孩》到《蝴蝶的翅膀》,从《窗外》到《娃娃》,皆是以他在公益路上遇见的人物为书写对象,写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那个时期,许多作家都去开辟新的写作空间,但江利彬还在写公益题材,因为他非常珍惜那段经历。在文学圈,有些人认为现实主义写作已经落伍,但他依旧坚持,抱着一种纯粹的态度写作,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书写现实,记录社会,描绘人的心灵。

江利彬告诉记者,他认为作家更要关注和记录更多的人,特别是替一些可能无法发声、容易被社会忽视的人代言,所以他的散文几乎都是写底层小人物的故事。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是他始终坚持的创作风格。“不矫情、不媚俗,追求真善美,这是我心目中的现实主义,也是支撑我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更是现实主义的魅力所在。”江利彬说,从这些年的公益历程与人生经历看,父母的言传身教、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都让他相信,人性本善、人性必真、人性向美,值得每一位作家去挖掘,去书写,去肯定。而彰显与弘扬真善美,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意义。

几乎每天必写每天必投

在出版散文集《背影》后,江利彬没有停下手中的笔,而是做出新的尝试,开始写起各类题材的文章。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尝试刚刚好,很是新鲜,让人生出一种动力来。

在那段时间里,江利彬几乎每天必写,每天必投,且逢投必中,一度成为“青年文学”的代名词。这一时期的他,写下《秋有菊花》《留香》《一树一树木棉花》《浅夏榴花开欲燃》《幽幽九里香》《花盆里的杜鹃花》《春风吹罢琼花开》《冬有梅花》等一系列“植物美文”,深受读者与编辑的追捧与青睐,短时间内被多家报刊发表及转载。“写作,对我来说跟上班一样,虽不至于像上班一样打卡,但有一个进度在那,总想着如何去完成它。一天不写,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当然,写作没有捷径,你要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善于开动脑筋,甘于寂寞。”江利彬说。

今年上半年发表文章21万字

随着时间的历练与沉淀,江利彬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类题材的文章创作,从去年开始,他的《循着稻香》《舌尖上的秋》《一碗粥的幸福》《读书在秋天》《温暖的米汤》《藏起来的冬天》《面茶飘香》《一盏擂茶寄欢喜》《红薯飘香》等作品不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还反映出平凡岁月里的美好。有学生阅读后回味无穷,摘抄下其中的好词佳句。

江利彬一直孜孜不倦地书写着。在谈到今年的创作成绩时,江利彬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已经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文章190篇,约计21万字,绝大部分是国家级、中央级、省级的报刊,如《海外文摘》《中国文化报》《中国电视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水运报》《读与写》《华夏》《散文选刊》《精神文明报》《四川民族教育报》《联合日报》《农民日报》《国防时报》等,毫不夸张地说,用了足足8张A4纸才勉强记录完。”

作家是以作品说话的。在这一点上,江利彬觉得,写作者除了要多深入基层与生活,还要持之以恒。而且,写作者本身要有温度,写出来的作品才有温度;写作者本身要接地气,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接地气;写作者本身要有好的人文品质,写出来的作品才会具有好的人文品质。

发现并书写惠州的美

“惠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她哺育了我的文风。惠州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总是能唤起我创作的激情、热情。我常常用文字记录惠州的风景,以及惠州人的生活,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快事。”江利彬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对惠州的热爱,对这座文明城市的情有独钟。

《永远的金带街》《雨禅惠州》《晚安,朝京门》《雨落高榜山》《相约大云寺》《从准提寺走来》《南有嘉祐寺》《西湖心影》《合江楼记忆》《历代诗文里的罗浮山》《再会,礼村》《飘香盐焗鸡》等文章是江利彬热爱惠州的凭证,描写了惠州的人文景观、社会生活,通篇洋溢着美与自由,向读者展示了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文明城市形象。江利彬坦言,今后会将巽寮湾、元妙观、水东街等城市符号融入创作,更好地宣传大美惠州。

人物简介

江利彬,笔名云梦悠,97后青年作家。在《人民日报》《东方少年》《读者》《意林》《天天爱学习》《初中生写作》《华夏》《奔流》《家庭生活指南》等发表作品逾两百万字,出版散文集《背影》,编著出版《一路生花》《满天星辰》《回声》等13部文选,荣获中国散文年会奖、中国青年作家文学奖、红棉文学奖、盛京文学奖、郦道元山水文学奖、大渡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现为未来出版社阅读推广人,今日国土杂志社签约作家,梦悠文学杂志社执行主编,山西科技报特约撰稿人,惠州市小说学会副会长。

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宫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