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甜的荔枝、爽脆的西瓜、诱人的菠萝、酸甜的芒果……炎炎夏季,这些水果不仅能够满足味蕾,也让人体在消暑解腻的同时能补充需要的水分和能量。不过,美味可口的水果一旦吃多或者“吃错”,有些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至。
水果致人身体不适或致病的表现,被统称为“水果病”。现代医学里,“水果病”是一种较正常的现象,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解每一种“水果病”背后的原因,我们就能很好地避开吃水果的误区,清爽健康度夏。下面我们结合几种夏季应季水果,谈谈夏季常见的“水果病”及其应对方法。
◆警惕“荔枝病”
糖尿病患者宜少吃荔枝
荔枝营养虽丰富,但过量食用易得“荔枝病”。每年夏季荔枝大量上市的时候,我市就有不少市民因为吃荔枝引发上火、急性肠胃炎等问题到医院就诊,甚至有市民因为吃荔枝而严重到要送急诊抢救。
近日,惠州一位市民因一口气吃了一斤多荔枝,导致全身酸痛无力、恶心呕吐,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结果诊断为严重高钾血症。医生分析认为,该患者本身患有尿毒症,而荔枝属于高钾水果,在大量进食荔枝后,引发了高钾血症这一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针对近期多位市民因采食荔枝进急诊的现象,市中心人民医院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温馨提醒:尿毒症、糖尿病、胃肠道功能弱的患者宜少吃荔枝,健康人群也应注意别过量食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水果摄入量200~350克,而荔枝糖分高,每天吃200克就足够。一颗荔枝以20克计算,成人每天吃10颗比较适合,老人、小孩和体重超重的人群,建议减半,每天吃5颗左右。
◆警惕“榴莲病”
榴莲发出酒精味表明已变质
近期,随着惠州各超市、水果摊里榴莲价格的持续下跌,榴莲爱好者们可以更畅快地享受美味榴莲,“榴莲自由”模式一旦开启就停不下来!榴莲虽美味,可不要贪吃哦。专家提醒,食用榴莲有注意事项,不可肆无忌惮乱食用,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
近期,有市民因为过量进食榴莲引发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和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健康问题。专家表示,榴莲营养丰富,但食用过多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湿、湿热内生,因此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00克(二两)为宜。为了降燥火,建议食用榴莲后要及时补水,多喝水或多吃含水分较多的其他食物。
从中医角度看,榴莲果肉性热,阴虚内热、脾胃湿热者不宜过多食用。与此同时,榴莲含有的热量及糖分较高,糖尿病、肾病和高血脂症患者不宜食用,肥胖人士宜少食。
在夏天高温环境下,榴莲的成熟速度加快,一些成熟的榴莲往往带有一股发酵的味道。专家提醒市民,成熟后自然裂口的榴莲存放时间不能太久,若嗅到已熟的榴莲带有一股浓浓酒精味时,则表示里面的榴莲肉已经变质,不宜食用。
◆警惕“西瓜病”
冰西瓜最好经过复温再吃
广东疾控曾报道过这样一则病例:一女子吃了隔夜的冰西瓜险丧命。究其原因,是冰西瓜保存不当,吃了之后引发细菌感染导致。
相比其他水果,西瓜属于比较容易“坏”的一种。因为西瓜普遍个头大,一次很难吃完,剩下的部分很多人会选择用保鲜膜包裹存入冰箱。很多时候因保存不当,导致西瓜的切面部分变质,进食后影响身体健康。
市第一人民医院曾发布科普文章提醒市民,西瓜属于高水分、高糖分的水果,容易滋生细菌,建议常温储存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最好现切现吃。切开的西瓜从冰箱拿出来后,为了防止瓜瓤表面黏附细菌,可以先将切面去掉1厘米左右后,再进行食用。
夏季炎热,为了快速消暑,很多市民喜欢啃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冰西瓜。专家提醒,西瓜是凉性水果,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西瓜从冰箱拿出来最好经过20~30分钟的复温再吃。
切半个西瓜,捧在手上,边看电视边拿个铁勺挖着吃,是很多“吃瓜”人士的一大夏日乐趣。但西瓜吃多了容易伤脾胃,一次性不能多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个人每天水果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350克。因此,建议大家购买西瓜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西瓜大小和分享人数来进行计算。例如,如果一家5~6人一起吃,可以选个3斤左右的西瓜;如果2~3个人吃,选一个2斤左右的西瓜就足够了。
◆警惕“芒果病”
“芒果性皮炎”患者应远离芒果
芒果同样会造成“芒果病”。一些人食用或接触芒果后,会嘴唇发麻、喉咙痒,或起小皮疹,伴有腹痛、腹泻等。人民网科普文章显示,人对芒果过敏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果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不完全成熟的芒果中还含有醛酸,这些都是潜在的过敏原。
对芒果过敏的人大多属于过敏体质,建议对食用芒果后略有不适的人,剥完芒果后及时洗手,可以尝试不接触或少接触皮肤的吃法,即食用时把芒果切成小块,或用搅拌机将它打成糊状用吸管食用。尤其是孩子的皮肤较薄、抵抗力差,吃水果时往往弄得整个脸都是汁液,家长最好将芒果切块让孩子吃,尽量不让浆汁沾到脸上或身上,如果不小心沾到,尽快用清水擦洗干净。
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群,还会被“芒果性皮炎”所困扰。他们吃了芒果后症状严重,嘴唇、口周、耳朵、颈部会出现大片红斑。据悉,芒果性皮炎属于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因患者的特殊体质而对某些接触到皮肤的物质产生Ⅳ型变态反应,即迟发性过敏性反应,导致皮肤出现湿疹样变化。专家提醒,曾经患过严重芒果性皮炎的人,以后不能再吃芒果,否则不仅容易复发芒果性皮炎,病情还会一次比一次加重、难治。
◆警惕“菠萝病”
盐水浸泡菠萝可有效防过敏
作为含有致敏物质的水果,菠萝也容易造成人体过敏。有的人食用菠萝10几分钟后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或者头痛、头昏、皮肤潮红、全身发痒、四肢及口舌发麻,甚至还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一系列过敏症状。“菠萝病”就是因菠萝中物质致人过敏的现象。
对待“菠萝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其次也可以对菠萝做一些处理。为了避免过敏现象,很多人吃菠萝前先把菠萝削皮切块,再放入盐水中浸泡。相关资料显示,这是因为盐水能够破坏菠萝蛋白酶的致敏结构,使其降低或丧失对人的致敏作用。另外,还可以在吃完菠萝后多喝一些水,加快身体代谢速度,让体内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代谢出去,也能尽快缓解过敏情况。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菠萝煮熟食用。这种做法的原理是约9成的菠萝蛋白酶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会被破坏掉,也就基本去除了致敏原。但基于煮熟后的菠萝软绵绵的,口感变差,很多人吃不惯,目前大部分市民都是采取盐水浸泡的方法食用菠萝。
相关链接
喝果汁不能代替吃水果
水果有很多吃法,年轻人特别喜欢到茶饮店喝果汁或水果茶,还有一些市民喜欢在家DIY,将水果做成鲜榨果汁来喝。需要提醒的是,果汁不能替代新鲜水果,这也是基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食用水果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建议之一。
果汁不能代替水果,一是因为新鲜水果榨汁处理后存在营养素流失的问题;二是因为果汁糖分浓缩,不小心容易一次性喝多,对血糖不利。广东疾控发布的健康科普显示,因为水果含游离糖的量大,匀浆破壁后会增加水果汁的升糖能力,不利于健康。而且水果榨汁过程会使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产生损失,尤其是膳食纤维,随着丢弃的固体残渣将大量减少。喝果汁是补充营养、消暑解渴的一种方式,但从健康角度出发,更推荐吃新鲜水果。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