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三伏天的到来,一年一度“冬病夏治”天灸贴药的时节也到了。近期,我市各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门诊陆续发布了三伏天灸疗法项目的排期表和预约指南。和往年一样,很多市民选择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进行天灸治疗。
记者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了解到,三伏天是一年四季当中暑热盛、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扩张,而药物贴敷治疗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有驱散内伏寒邪,增强阳气的作用,有助于健康。
该院中医科负责人表示,“三伏天灸”疗法源于我国古代冷灸疗法,又名“发泡疗法”,也称“敷贴发泡”,是将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和外治法有机结合,选用通经、祛寒等药物,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时期进行人体穴位贴敷,可治疗一些在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顽固疾病,并可减轻很多内服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等目的。
三伏天灸注意事项:
1.成人贴药时间一般为4~6小时,儿童2~3小时,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热、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
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有的敏感者会出现气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如穴位上皮肤气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灶,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如症状严重者应前往医院处理。
3.贴药期间(即三伏天贴药期间)忌食生冷凉性寒的食物。皮肤过敏者禁食海鲜、虾、牛肉、鸭、鹅、花生、芋头、豆类及其他煎炸食物等易发物,以免加重过敏症状,影响疗效。
4.以下群体忌贴药:孕妇;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一岁以下的幼儿;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者;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者;肺结核未痊愈者;甲亢患者甲功能不正常者;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
三伏天灸时间安排
初伏灸:7月11日~20日
中伏灸:7月21日~30日
加强灸:7月31日~8月9日
末伏灸:8月10日~19日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