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行记

2023年11月02日东江时报团友看世界
字号:T|T
    高山流水觅知音。  林桂仁 摄

高山流水觅知音。 林桂仁 摄

    静谧喀纳斯湖。 郭金和 摄

静谧喀纳斯湖。 郭金和 摄

    不老胡杨树。 向艺 摄

不老胡杨树。 向艺 摄

    五彩石滩。党英敏 摄

五彩石滩。党英敏 摄

    走过火焰山。郭金和 摄

走过火焰山。郭金和 摄

    禾木风光。 党英敏 摄

禾木风光。 党英敏 摄

    秋日喀纳斯。向艺 摄

秋日喀纳斯。向艺 摄

    爱。 郭金和 摄

爱。 郭金和 摄

    日照天池闪银光。林桂仁 摄

日照天池闪银光。林桂仁 摄

    张掖丹霞。向艺 摄

张掖丹霞。向艺 摄

    沙漠驼铃。郭金和 摄

沙漠驼铃。郭金和 摄

    扫码加入    东篱大家庭

扫码加入 东篱大家庭

    扫码    一起去看世界

扫码 一起去看世界

9月底10月初,报名参加了惠州日报国旅组织的新疆专列20天环游,见识了新疆之美,去到了向往已久的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最早记载是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传说中的“不周山”即为帕米尔高原。唐朝时,玄奘西行记事,始有“帕米尔”一词出现。在国家地理和疆域版图历史上,帕米尔高原处于连通西域和中亚的古丝绸之路枢纽位置,也是我们几失几得的国土。

相对于被人熟知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少为人知,更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用来形容青藏高原的“世界屋脊”一词,最初是形容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高原西部山高沟深,河网密布;高原东部地势稍低,谷地宽广。1941年,英国人John Wood出版了一部深入帕米尔的探险记,书中称当地人把这片区域叫作Bam-i-Duniah,意为Roof of the world,这也是“世界屋脊”这一概念的由来。

从喀什坐大巴车挺进帕米尔高原,导游告诉我们,沿途山上盛产玉石,是“和田玉”籽料的正产区和高产区。有史料记载“莎车国有铁山,出青玉”,所说的铁山就是指昆仑山系帕米尔高原段。和田玉“籽料”就是山料玉石经过河流搬运和长期冲刷,多种因素下成为和田玉石精华,因为原生矿区大都在海拔4500米的雪线上,山高路险,常年积雪,开采难度大,国家已经限制开采。

导游说,除了玉石,帕米尔高原地下和山体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金,铁,铜,铀等矿体,此外还蕴藏着大量宝石。回程中,途经布伦口沙山和盖孜峡谷,车窗外便有铁锈红、青铜锈色的大山体迎面而来,景色甚是壮观。可惜手机没电了,没能捕捉到这一壮丽景观,很是遗憾。

白沙山是昆仑系雪山,当日赶到时是清晨,天气寒冷,湖面栈道上铺着一层白雪。因为天气和光线的原因,未能观看到有名的白沙湖胜景,不过回程途经布伦口沙山,山体绵延几十公里,又赶上艳阳高照,视觉上给了很好的弥补。那些被风化成白沙的山体,与山下的高原湖泊相依相映,景观极美,大自然果然是妙斧神工的天然画师,创作了一幅幅中国式留白的水墨山水画作。

新疆甚美,大气雍容,一见难忘。

(党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