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榄园的参天大树。 麦禾 摄

会员合影。 梁毛记 摄

薄雾轻笼,满目青翠。

客家特色酿菜宴。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人在景中游,人亦成景。 冯美玲 摄

扫码加入 东篱大家庭
“柏塘茶园规模越来越大啦!还用上了自动化的害虫诱捕器。变化真的太大了!”“我以为2米高的水稻只是广告宣传,没想到真有那么高的水稻!”“古榄园真的太漂亮了,都可以当电影拍摄地了,我忍不住在这拍了好多照片。”“客家特色酿菜宴好吃又健康,分量十足,我们一桌人居然吃不完!”11月25日,近50名东篱俱乐部会员报名参加了惠州日报国际旅行社组织的精彩乡村一天游,不少会员在行程结束后对记者伸出了大拇指,直言当天的活动风景好,有意义,很值得!
满园翠色茶叶飘香
博罗茶叶是岭南四大名茶之一,而柏塘是博罗茶叶最具代表性的产区。在柏塘,有一处连片种植近万亩的茶园,这里的茶叶在大自然的包裹下,充满活力地向上生长着,不仅是柏塘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展示,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柏塘万亩梯田茶园,便是此行首站。到茶园的时间尚早,犹有薄雾笼罩于茶园之上,为茶园的景致更增添了几分美感。会员们沿着木栈道穿行于茶园之间,薄雾渐散,阳光明媚,触目所及,青翠环绕,路边不时可见茶农娴熟地采摘茶叶,间或会与前来游玩的游客人打声招呼,一路皆是欢乐之声。
行走其间,记者发现田园间较3年前多了不少太阳能防虫灯。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科技设备的使用,能帮助茶园减少使用药物杀虫,让这里的山茶更为有机无公害。闲聊间,记者得知,“村村种植山茶,户户种植山茶”的柏塘,不仅是引入了“科技兴农”的设备,还乘着茶产业的“东风”,丰富茶文旅业态,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让“一片叶子”富裕更多百姓。
停停走走,行至茶山顶端,环顾四周,但见绵延层层梯田,茶园叠翠。衣着鲜艳的东篱俱乐部会员们,在满目苍翠中打卡拍照,笑逐颜开,也成为茶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古榄园内古树参天
进入古榄园的时候正埋头看着手机,导游说古榄园到了,一抬头,便震撼了。眼前是数株形态各异的大树,恣意生长,神韵独绝,转瞬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只一会,会员们便已迫不及待走近大树,用镜头记录这少见的风景。
沿着小路随摄随走,在一片参天古树间停下脚步。与入口初见的古榄树相比,这里的大树棵棵笔直向上,足有二三十米之高,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园内极为寂静,偶有鸟鸣。抬头望去,从树冠间微窥蓝天,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又仿佛时空变幻,已不知身在何处,只心灵逐渐沉静下来。此时,耳边又传来导游的介绍,称古榄园内有数百棵古榄树,不少树龄在200年以上,平均树龄也有150年,这些百年古树,至今仍盛产特色乌榄。每到乌榄成熟季节,当地村民或在树下,或爬上枝头打榄,也是自成景观。而乌榄全身都是宝,榄肉可入菜做成美味的佳肴,榄核能做成艺术品,就连里面的榄仁也能做成上等佳肴。
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述,一边在古树旁竹屋前的桌子上夹起一片乌榄蒸腊肉放入口中,但觉清香入味,其味甚美。
禾下乘凉梦想成真
如果说在古榄园感受了百年传承,那么在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看到的,便是现代农业带来的突破性变化。
到达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的时候已是正午,会员们先去餐厅品尝了一顿客家特色酿菜宴:圆圆的簸箕里,有苦瓜酿、酿油豆腐、酿莲藕、酿茄子、酿青椒等客家酿菜,以及淮山、玉米、花生、红薯等五谷杂粮,荤素搭配,美味又健康。
享用过美食后,会员们便开始寻找圆袁老禾下乘凉梦的2米高水稻。“我今天就是冲着这个水稻来的,我想看下是不是真的有两米高的水稻。”在寻找水稻时,好几个同行会员都如是对记者说。
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国梦。袁老曾说,他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在园内的农科奇观,会员们找到了圆梦的水稻。被称为“巨人稻”的水稻被成排栽种,虽然已在成熟期,沉甸甸的稻穗低垂,但依然高过了一个成人的身高,足以让人们在禾下避日乘凉。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梦已成真。
“从早上的茶园,到下午的航天农业,这一天我感觉受益匪浅,生活在新中国,我与我的后代,都是幸福的。”返程途中,会员的一席话,是这一天行程最好的注解。
东江时报记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