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2023年12月14日东江时报专题
字号:T|T

1

接种疫苗养好习惯 减少流感感染风险

早在9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会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市爱卫办提醒市民,冬春季节务必做好流感预防,特别是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和学生群体。

什么是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此外,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相关专家介绍,预防流感首先需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只要是≥6月龄且没有接种禁忌的人,应该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孩子、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基础病等重点人群。其次,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用上臂掩住口鼻,防止细菌传播。再次,流感高发期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空气不好的封闭场所。另外,需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减少感染风险,并对环境中的一些设施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包括经常接触的门把手、各种开关按钮等,减少疾病传播。

市爱卫办提醒,天气转冷,我国各地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市民需提高对流感防治的认知和重视,尤其是学校、养老机构等聚集性场所的相关人员,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如出现发烧、咳嗽等情况,还需及时自我隔离,不要带病上班、上学,避免接触更多人,将病原体传染给周围的人。

2

随地吐痰危害健康 摒除陋习从我做起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在惠州多个公共场所,都能看见“请勿随地吐痰”的提示牌,时刻提醒着市民拒绝随地吐痰,做文明守护者。

为什么要禁止随地吐痰?痰是人体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医学研究表明,一口痰液中至少含有5000万到2亿个细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疾病都能通过痰液传播。需要重视的是,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吐出的痰也是不干净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不随地吐痰,不仅仅是保护环境、保护他人的健康,更是一种文明、一种礼仪、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尤其是在流感肆虐的季节,随地吐痰是必须杜绝的陋习。市民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遮掩口鼻,吐痰时应当用纸巾等包裹痰液并放入垃圾箱内,禁止直接将痰液吐于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花圃、垃圾箱内。此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公民,在公共场所应当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病毒、细菌。

不随地吐痰,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市爱卫办特发出倡议:共同维护惠州干净、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请摒除吐痰陋习,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第一,市民在出门时请戴好口罩并随身携带纸巾或环保清洁袋;第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请不要乱扔垃圾,把痰吐进纸巾里或环保清洁袋投入垃圾箱;第三,如果您见到他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时也可以和蔼地提醒或向他们宣传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危害,争做“有礼”公民。

3

如遭遇狂犬病暴露 及时规范处置伤口

根据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伤口,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对特殊部位的伤口进行处置时,建议有条件的在相关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处置眼内伤口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冲洗口腔伤口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造成窒息。外生殖器或肛门部黏膜伤口处置、冲洗方法同普通伤口,注意冲洗方向应向外,避免污染深部黏膜。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4

预防控制鼠传疾病 防鼠灭鼠不能松懈

鼠类能传染三十多种疾病给人类,主要包括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血吸虫病、旋毛虫病、沙门氏菌、肠道传染病等,现时也怀疑老鼠能传播SARS病毒。主要通过老鼠的尿、粪便和血液等直接传播疫病,也可通过老鼠体表的蚤、蜱、虱和螨等寄生虫,叮咬人类后间接传病。在居民家中,老鼠半夜偷偷闯入咬坏家具、衣物、电线等物品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我市农村小镇,自养的小鸡、小鸭被老鼠咬死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鼠的危害还分为对农业、林业、牧业的破坏。

惠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以褐家鼠、小家鼠等病媒生物孳生和繁殖。为了科学做好鼠的防制,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预防为主、治本清源、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

鼠的防制方法主要分为环境治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几个方面。其中环境治理主要是断绝鼠粮,减少鼠的栖息地,加强防鼠设施;物理防治主要使用鼠夹、鼠笼、升降木匣、挑竿与圈套、竹筒弹弓、粘鼠板、灌洞、电子捕鼠器、超声波驱鼠等;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鹰、鼬、猫、蛇等;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毒饵、毒水、毒粉、毒糊、毒草、不孕剂等,毒饵灭鼠法常用的药物有溴敌隆、杀鼠迷、敌鼠钠盐、大隆、杀鼠迷等。

近年来,我市加强鼠类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发生,减少因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防鼠灭鼠工作效果显著,在2021年省病媒生物评估中,我市鼠的密度控制达国家B级水平。此外,我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鼠的认识,增强大家对灭鼠工作的积极性。

5

定期清理卫生死角 八大方法消灭蚊虫

蚊子是著名的病媒生物。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其中蚊,和蝇、鼠、蟑螂“四害”是最常见的病媒生物。在我国常见的由蚊虫传播的疾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

在惠州,家庭常见的蚊虫有三大类:库蚊、伊蚊、按蚊。市爱卫办分享了部分防制蚊虫的有效方法。

一是及时对家庭内外、庭院前后的菜地、花园,盘、罐、缸、坛、瓶、养鱼池等容器积水和小积水,逐一清理或翻转倒放,避免生蚊。二是水缸(池)、储水容器加盖,5~7天换水并彻底洗刷一次。三是花瓶和水养的植物5~7天换水一次,防止花盆底的盆碟积水,长年积水的大型盆景,花池可在其中放养食蚊鱼或灭蚊蚴杀虫剂。四是填平坑洼,将地面凹陷不平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五是保持沟渠畅通,排水明渠应覆盖密闭。六是下水道必须定期疏通、清理、维修。七是采取环境改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八是定期加强对蚊孳生地的监测与检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预防为主、治本清源、综合防治”的原则推进该工作,同时结合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市爱卫办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响应号召定期组织大型环境卫生清理行动,全面清理内街小巷卫生死角,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使病媒孳生地不断得到整治。近3年来,我市未出现一例登革热本地病例。

6

多措并举防制苍蝇 杜绝多种疾病传播

作为“四害”之一,苍蝇会传播痢疾、伤寒、肝炎、霍乱、沙眼、蛔虫等50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和身体健康。因此,苍蝇的防制也尤为重要。

苍蝇多以腐败有机物为食,因此常见于卫生较差的环境,非常容易附着大量病原体。其传播疾病的形式主要分为机械性传播和寄生性传播。对于苍蝇的防制,必须坚持以控制孳生物(地)为主,采取环境治理、物理与化学防治、设置防蝇设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方法。

首先是环境治理,控制和改造蝇类孳生场所,妥善处理孳生物,搞好环境卫生,这是灭蝇最根本的措施。改良厕所、保持清洁、清除垃圾、定期施药都可以有效防止蝇类孳生。其次是化学防制,主要是滞留喷洒,采用常量喷洒、涂抹、粉刷,使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按一定剂量、均匀地附着在停留面上。空间喷洒是一种快速灭成蝇的方法,特点是快速、安全、有效。还可适当使用毒饵,主要有液体毒饵、粘胶毒饵、颗粒毒饵、毒蝇绳等,可广泛用于室内外环境灭蝇。第三是生物防制,采用微生物制剂防治蝇幼虫,从卵开始投药效果好,对大龄幼虫效果较差。最后是物理防治,将杨柳枝、桃叶或青蒿切碎投入粪缸,24小时可灭蛆。还可采用灭蝇拍、电击拍、捕蝇笼诱捕、粘蝇纸、灭蝇灯等方法杀灭成蝇。

7

蟑螂携带多种病菌 防制需从三处着手

蟑螂俗称油虫、茶婆子等,在昆虫中是较古老的种类之一。由于蟑螂的适应性强,现在已经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我国主要蟑螂害虫有7属15种,我省主要有5属8种,常见的主要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褐斑大蠊3种。

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已被证明携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其中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枝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以及传播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沙门氏菌等。此外,蟑螂尚可携带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种致病菌。

蟑螂的防制需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环境治理,需清理环境、搞好清洁卫生,清除蟑螂的栖息场所,控制食源、水源、堵洞抹缝;其次是化学防制,主要有滞留喷洒、烟雾空间熏杀、毒饵、药笔、粉剂等;最后是物理防制,主要有粘捕、烫杀、诱杀。

东江时报记者伍磊 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