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妹远嫁黔西南 振兴路上勇挑大梁

2023年12月28日东江时报东篱俱乐部
字号:T|T
    工作中的林雪玉。 东江时报记者王建桥 摄

工作中的林雪玉。 东江时报记者王建桥 摄

“都说潮汕女孩不外嫁,我当年没想到会到一个如此偏远陌生的地方生活。”从广东远嫁到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林雪玉对记者说。

林雪玉放弃在广东沿海地区的高薪工作,为了爱与责任,于2014年底跟随丈夫回到当时黔西南州兴仁市的深度贫困村——大山镇猪槽箐村。

如今近10年过去,她不但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宜,成为村里的一员,还在当地干出一番“大事业”,担任村干部并带领村民蹚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因为孝心和爱决定留在大山

林雪玉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二十多年前她在深圳打工期间与来自黔西南的丈夫结识、相恋,并于2003年结婚。婚后夫妻俩计划在广东买房定居,林雪玉回忆:“那时我俩一起打拼,家庭月收入已达到1万元以上。广东就业机会多,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都在这里,我自然也希望把我们的小家安在广东。”对于这个发展规划,林雪玉丈夫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林雪玉丈夫老家所在的兴仁市大山镇猪槽箐村,林雪玉对村子的第一印象是“手机信号覆盖不了”。“我记得婚后第一年跟随丈夫回家,因为路太窄太崎岖,汽车无法驶入,只能换乘三轮车。在村里,想找个年轻力壮的人帮忙都不容易。”林雪玉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家里唯一的手机需要拿到山顶才能有信号。林雪玉一度以为猪槽箐村只是逢年过节探亲度假的地方,直至一个变故的发生。

2014年底,林雪玉80多岁的公公在老家村子里干农活时不慎被牛撞伤,年迈的婆婆也身体不好,孝顺的林雪玉放下忙碌的工作,随丈夫从广东回到猪槽箐村照顾老人。“那段时间是我在村里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亲身感受着这里村民的生活,受到深深的触动。”林雪玉说。

林雪玉发现村里石漠化特别严重,种植业也受到制约,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自然也受到限制。在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山里,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大部分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一年回不来一次。平日里,就只剩下年迈的老人、留守儿童,在僻静的村里过着贫苦寂寥的生活,这样和林雪玉在大城市所感受到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

“一定要摘穷帽!”看到勤劳善良的村民们过着穷困的日子,林雪玉决定留下来,依托自己在沿海城市的见识和经验,带领大家一起改变现状,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

外来媳妇被推选为村主任

起初,在林雪玉决定留在村里的时候,不少村民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个广东远嫁而来的媳妇“吃不了山区的苦”“迟早会跑掉”,但林雪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初心。“毕竟我自己也曾经在基层一线打工,深知生活的艰辛,在为村民改善生活条件上,我有信心。”她说。

猪槽箐村,曾经是兴仁市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这里缺水少土,产业发展艰难。而林雪玉读过中专,是村里同龄妇女中文化较高的一位,加上她有过在大城市务工和经营小生意的经验,自然在发展村经济方面有不少创新想法。

2015年,林雪玉参加村干部竞选,担任村治保主任,这份简单而繁琐的工作让她对村里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经过日复一日的工作累积,她的能力慢慢获得了村民的认可。2016年,仅用一年时间,林雪玉就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次年,林雪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她意志坚定奔走在为村民谋福利的路上。

乡村振兴路先行。当上猪槽箐村村主任后,林雪玉带领村民日夜奋战在乡村公路建设的工地上,赶在2018年元旦前完成了全村长12.45公里的通组路、8公里串户路建设。路修通后,她继续协调多方力量优化村民人居环境,庭院硬化、安置路灯、修建卫生厕所、新建或改造住房,通过设施建设让全村安全饮用水通水率达100%……在她的带领下,猪槽箐村百姓的生活环境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林雪玉积极带领全村走“狠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之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争取资金建设20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小山村,乡风淳、产业兴,有发展。2019年,猪槽箐村全村316户1452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葡萄书记”带领村民奔小康

“旺季每天能收入100多元。毕竟我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现实,在这里做零活赚钱同时能照顾家里。”在猪槽箐村“阳光玫瑰”葡萄基地,一位约50多岁的村民说。

2023年夏天,记者走进该村的葡萄基地,只见一串串晶莹翠绿的葡萄在阳光下格外诱人。一侧的铁棚下,20多个村民和几个放暑假的中学生在采摘、分拣、包装葡萄,享受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带领他们从事这“甜蜜产业”的,是林雪玉。她说,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昂贵,种植需要1100米左右海拔高度,而猪槽箐村的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刚好适合栽种。经过多方努力,“阳光玫瑰”葡萄基地于2019年启动建设。

然而2020年一场暴雪,让前期努力功亏一篑。“建好的大棚全部被雪压垮了。”心疼之余,林雪玉不气馁,她四处奔走,几经周折将基地重建起来。

2021年,惠黔东西部协作战略下,博罗县结队帮扶兴仁市。也在这一年,林雪玉挑起了猪槽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重担。2021年10月,她积极协调,争取到博罗东西部协作资金10万元用于基地喷淋建设,这套设施能有效防御葡萄霜冻,并利用水肥结合帮助提质增产。

“水分太少,果子小,水分太多,果子易开裂,还要关注树体。”2023年,林雪玉前往博罗等地考察学习,将先进的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带回村里。在她的影响下,丈夫也不断学习,负责起基地的水电和技术管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和销售呈现良好态势,从2021年到2023年,产量逐年上升,累计达60余万斤,畅销至惠州、东莞、深圳等地,她还带领村民通过直播带货、入园采摘活动等方式宣传推介葡萄。

村民们从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中获得了“甜蜜”收获,除收入土地流转费和分红,还在家门口实现务工。2023年,基地用工人数达4600多人(次),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

通过“阳光玫瑰”葡萄,林雪玉为乡亲们蹚出一条“甜蜜”致富路,这名来自广东的好媳妇,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葡萄书记”。

后记:从沿海城市到大山深处,从外来媳妇到村支书,如今的林雪玉,已经在猪槽箐村工作生活了近10个年头,在改变着村子的同时,她自己也渐渐被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滋养着。时代铸就辉煌,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和东西部协作的时代机遇,身处这个大环境下的她有机会施展拳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正如她所言,与其说自己成就了猪槽箐村的脱贫之路,更不如说是这个小山村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