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好惬意 安全须牢记

2024年07月11日东江时报养生经
字号:T|T
    在碧波中嬉戏时,安全和健康必须放在第一位。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在碧波中嬉戏时,安全和健康必须放在第一位。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步入7月,我市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盛夏时节,在水里戏水或游泳,无疑是广大学生消暑降温的好选择。除了给人带来清凉的感受,游泳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减脂塑形、缓解和释放压力。但是在碧波中嬉戏时,要切记,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必须放在第一位的。

去正规场所 消毒味道重的泳池不代表卫生

每年夏天,惠州各大游泳馆人满为患,游泳也会有一些健康风险。很多人都知道,泳池水消毒不足,或未及时更换池水,病原微生物就会快速滋生,从而导致游泳者患上各类疾病。因此,为了确保游泳的安全和卫生,建议选择水质清洁、管理规范的游泳池或海滩。避免在无人看管或水质不清的地方游泳,以减少健康风险。

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在选择游泳场馆的时候,会特别关心游泳池是否定期消毒、是否消毒到位,“消毒水的味道浓不浓”成为很多人鉴别泳池是否干净的方法之一。

但是,消毒过量也会对皮肤和黏膜造成刺激,消毒水味道重的泳池不代表就更卫生更安全。据悉,消毒过量会对人体的皮肤和黏膜造成刺激,出现皮炎、结膜炎等。如果游泳池的消毒水味闻着特别重,那就可能存在消毒剂超标的情况。

因此,在选择游泳或水上游乐场所的时候,建议选择持有卫生许可证、信誉好、管理规范的场所。

防范溺水 4岁以下儿童需防范家中溺水

暑假伊始,我市不少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微信群向学生家长发布防溺水通知,提醒广大师生家长,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了孩子安全,时刻要提高警惕,加强防护!

溺水是暑期高发的安全事故。有分析研究近年来的溺水事件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其中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导致溺水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评估就贸然下水;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导致四肢痉挛、抽搐从而引发意外;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或者陷入泥沙失去控制能力;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可能不慎发生意外;此外,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等疾病的人,可能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导致溺水。

惠州疾控提醒,要防范溺水事件的发生,除了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外,家长的警惕性也很重要。要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野外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身边的人如若落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寻找大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

防范染病 警惕这些常见的“游泳病”

去年的一则新闻“6岁男孩海边游泳,竟感染罕见‘食脑虫’!”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暑期游泳戏水的人特别多,因此水中往往掺杂各种病菌,一旦不慎就容易感染传染病。

专家提醒,免疫力低下的人不建议去人多的公共泳池,可以选择人比较少、卫生状况优质的泳池,以免感染疾病;此外,有开放性伤口的人不建议去公共泳池,如果一定要去,需要使用防水绷带完全覆盖伤口以防感染;患有传染病的人,也不建议下水。

游泳中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结膜炎。最常见的是由衣原体引起的游泳池性结膜炎和细菌引起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红肿、异物感、疼痛不适等。为了预防结膜炎,游泳时最好戴防水眼镜,若游泳后感觉眼部不适,可使用滴眼液进行预防。二是中耳炎。游泳后,若出现耳朵疼痛,甚至发热、流脓,可能是游泳时带有细菌的水灌入耳朵导致中耳炎。因此,当池水入耳后,可将头向水侧倾斜,或辅以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他物去抠。为防止池水进耳,最好戴耳塞。三是鼻窦炎。跳水及潜水易引起鼻腔进水,将水带入与之相通的鼻窦,若水质不洁,就能引起鼻窦炎,可出现鼻塞、鼻痛、流黏涕或头痛等症状。四是咽喉炎。多在呛水或吞水后发生,除可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外,常伴有咳嗽。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五是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接触了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所含化学物质侵袭的水,可导致皮炎,体表长出细小的红色丘疹,奇痒。

此外,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吞咽池水,即便消毒合格的池水里也存在病原微生物,吞咽了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

相关链接

健康过暑假这些事项要牢记

惠州疾控提醒,除了预防溺水事件,在酷暑季节,还要注意预防高温中暑,以及登革热、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在此,我们把以下四个注意事项给大家科普一下。

1.防中暑

健康提醒:(1)不要把年幼的孩子单独留在车内。(2)高温时段上午10时~下午3时减少在户外逗留。(3)居家也要注意通风降温。(4)职业人群,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做好物理防晒,比如穿戴一些防晒服、遮阳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料,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些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2.远离登革热

健康提醒:(1)暑期出行到南美、东南亚国家,国内的云南、我省有本土疫情的地市,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并留意自己是否被蚊虫叮咬。(2)外出回来后出现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皮疹请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3)居家做好灭蚊防蚊措施,家里安装纱窗、及时清垃圾清积水,户外活动使用蚊虫驱避剂。

3.防手足口病

健康提醒:(1)注意手卫生。教育孩子用清水或洗手液正确洗手,注意洗手的时机是外出玩耍后、吃饭前、如厕后。(2)手足口流行期家长尽量不带孩子去不通风的公共娱乐场所。(3)孩子的玩具、用品定时清洗、高温消毒或暴晒。(4)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5)留意幼儿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咽喉疼痛,皮疹及时就医。

4.警惕食源性疾病

健康提醒:(1)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不吃野生蘑菇,来源不明的动植物。在外就餐选择正规餐厅。(2)食堂、家庭加工食品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应尽快放进冰箱加保鲜膜保存,食用前要充分加热。(3)湿河粉、米粉不可在高温高湿下放置太久,避免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严重食物中毒。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