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琬琪。

武杉。

栾天。

赵思雨。

刘晓浪。
在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医师正以满腔热血,书写着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的新篇章。他们年轻,却已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他们满怀热忱,对医学事业充满无限热爱与追求;他们兢兢业业,在每一个日夜的坚守中,为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近日,唐琬琪、武杉、栾天、赵思雨、刘晓浪五位杰出的青年医师荣获“优秀青年医师”称号。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那份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以及他们为患者健康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辛勤汗水。
唐琬琪:
心灵灯塔的“光明使者”
起初,是纯粹的好奇引领唐琬琪踏入了医学的殿堂,尤其是精神医学这一鲜少被外界充分理解的领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好奇逐渐蜕变为深沉的热爱,以及一份不可动摇的使命感——帮助那些在心灵深处挣扎的人们。
“精神世界的病痛,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隐秘而深重。”唐琬琪深知这一点,因此,她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用专业知识与无限爱心,为那些在黑暗中煎熬的患者点亮希望的灯塔。
七载春秋,唐琬琪见证了太多家庭因精神疾病承受沉重与无奈。无数患者的心声,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必须坚定地走下去,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与光明。
一位来自东北、跨越3000公里前来求医的患者,成为了唐琬琪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面对患者最初的抗拒与挣扎,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用无尽的耐心、深沉的爱心以及专业的技术,逐步打开了患者紧闭的心门。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患者终于重拾了与世界的联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色彩,还特意为唐琬琪送上了“高尚的医德医风、感人的优质服务”的锦旗。
“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这句话是唐琬琪的座右铭。未来,她也将继续以此为行动指南,让更多的患者重新拥抱生活。
武杉: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现代诠释者”
“学医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像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描述的那样,救世济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谈及从医的初衷,武杉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暖。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恢复健康,减轻他们的痛苦。
有一位年仅二十、正值青春年华的女性患者,她初到医院时的状态令人心痛——狂躁不安,四肢无意识地踢打着周遭,言语尽失,唯有“啊啊”的悲鸣,诉说着她内心的绝望与混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武杉及团队迅速行动,制定了周密而细致的治疗计划。他们采用药物精准控制症状,同时辅以心理疏导与关怀。经过连续十日的不懈努力,女孩的语言能力逐渐复苏,开始礼貌地与人交谈,分享那些曾让她深陷恐惧与绝望的恐怖经历。出院之日,女孩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淡妆轻抹,唇间一抹口红更显她的美丽与自信。她告诉武杉,未来将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
一位高中男孩在梦魇后突然失语了40多天。辗转多家医院无果后,家人带着他找到了武杉。经过细致的检查和精心的治疗,男孩在大约十天后重新开口说话,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一消息让全家人欣喜若狂,他们激动地向武杉表达谢意。
在医学的道路上,武杉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用无尽的爱心和耐心,为患者带去温暖和希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栾天:
驱散心灵阴霾的“阳光医者”
“我想让更多的人知晓,抑郁症不是矫情,也不是丢人的事情,它只是一场心灵上的感冒。”多年以来,栾天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
在医院家属院长大的栾天,自幼便目睹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医生们用精湛的医术和仁爱之心守护患者的行动。这段经历,如同种子般深植于她的心中,逐渐萌芽生长,最终引领她踏上成为精神心理医生的道路。
栾天对抑郁症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着尤为深刻的感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抑郁症”一词已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其高致残性、低识别率及低就医率仍令人忧虑。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栾天深感责任重大。她坚信,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高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栾天在睡眠心理、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及酒精依赖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深知,每一位走进诊室的患者,都承载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她以“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病人所需”为座右铭,真诚倾听患者心声,用专业的知识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栾天看来,治疗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是帮助患者重获生命活力的一种方式。
成为一名精神心理医生,于栾天而言,不仅是一份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她将继续以医者之心,照亮患者的心灵之路,为他们驱散阴霾,迎接光明。
赵思雨:
儿童青少年心灵的“筑梦工匠”
赵思雨的职业旅程,始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份好奇逐渐生根发芽,深化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他希望能帮助那些在成长路上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自我,重拾快乐。他全身心投入到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之中,以专业的素养和满腔的热情,为孩子们的心灵构筑起一座坚固的避风港。
作为资深的精神科医师与心理治疗师,赵思雨在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强迫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灵活运用各种评估工具与治疗手段,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助力他们走出阴霾,拥抱阳光。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赵思雨特别注重家庭治疗及家长团体工作,通过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教育方法,帮助家庭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他相信,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是孩子们内在的光芒照亮了我,我只是那个幸运地陪伴他们成长,并帮助他们发现自我价值的同行者。”赵思雨尤为谦逊平和,他也有着自己的职业理念:“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玩。我选择了一种让自己开心且有意义的方式去玩。”赵思雨选择以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去享受这场“游戏”的每一个过程。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困难,他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的广阔天地中默默耕耘,用专业知识和无尽爱心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刘晓浪:
心理健康领域的“探索者”
自幼成长在医学世家,刘晓浪对医学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外公与母亲身着白袍的身影,在她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医学的浓厚兴趣,最终引领她踏上了从医之路。在她看来,医生不仅是技术的掌握者,更是责任的承担者,每一次的诊疗都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12年的从医生涯,刘晓浪始终秉持“敬畏生命、奉献、担当、真诚”的职业信条。她深知,作为一名好医生,首先要对生命怀有最深的敬意,将患者的安全与福祉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历练中,她不断精进医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她还积极投身于医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参与市级课题,为青年抑郁患者的治疗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刘晓浪曾前往深圳市康宁医院进修学习睡眠监测技术,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了先进的诊疗手段,更让她深刻理解了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的紧密联系。她注重将CBTI(认知行为疗法失眠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帮助众多患者改善了睡眠质量,重拾生活的美好。
在患者眼中,刘晓浪是一位耐心细致、真诚可靠的医生。她善于倾听患者的心声,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为他们驱散心灵的阴霾。她的付出与努力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多次荣获“优秀个人”称号,并担任惠州市医学会心理卫生分会委员,为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江时报记者伍磊
通讯员刘菁 范嘉雯
图由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