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民通”智慧城市门户平台正式上线。东江时报记者李松权 钟畅新 摄

扫码下载惠民通APP
3月26日,“惠民通”智慧城市门户平台上线,惠州日报社10个重点项目同时在惠州日报社全媒体产业基地签约。
数智赋能,平台决胜。“惠民通”客户端集成新闻资讯、政务办事、民生服务、本地消费等核心功能,通过“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服务生态。
AI助手在线解难题
“惠民通”智慧城市门户平台是惠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求的创新实践,也是深化媒体融合、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惠民通”平台由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惠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指导,由惠州日报社与惠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建设,集权威信息发布、便捷生活服务、个性社交分享、AI智慧助手等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全天候新闻资讯以及办事、求助、吃喝玩乐攻略等服务,精准传递权威声音,讲好惠州高质量发展故事,打造惠州人网上生活家园。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各方各面都紧密连接。谁能掌握这种连接,谁就能把握主动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说,“惠民通”平台将数据作为智能化时代的新型生产资料,通过赋能媒体推动融合转型,形成服务群众的重要门户,体现了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
市民轻松实现“一端在手,惠州我有”
“惠民通”平台以“1+2+N”模式打造,即一个智慧城市总入口、新闻宣传与便民利企两大新平台、N个应用场景,成为惠州人“一站式”解锁智慧生活的数字新引擎。其八大核心功能亮点如下:
全媒资讯·一端尽览:整合惠州日报社、惠州市广播电视台等权威媒体资源,实时推送本地新闻与政策解读。
政务通办·一站覆盖:打造市级智慧城市综合服务总入口,将全市各类互联网门户、政务APP和微信小程序等统一汇集,一站式提供惠州政务服务办理、生活办事等各类事项,覆盖预约、教育、出行等高频场景。
惠民支付·一站优购:打造惠州本地“指尖钱包”,接入数字支付功能,支持政府消费券发放,并汇聚本地农产品、餐饮、家政等商家,助力“惠州好物”走向全国。
AI赋能·智享生活:搭载DeepSeek大模型,打造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通过AI助手可实时解答用户咨询,提供个性化服务。
惠企便民·展示形象:打造企业线上展示厅,提供政策查询、政企互动通道,促进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展现惠州经济建设亮点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惠民帮办·志愿聚力:搭建“惠见”平台,汇集民声民意,展示惠州美好。打造线上“邻里中心”,整合志愿服务、帮办功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惠享生活·全链赋能:整合本地各类生活服务资讯,为用户提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攻略指南,以及教育、婚恋、家政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打造惠州人网上生活家园。
福利派送·积分送礼:聚合全市大型文体活动报名以及政府消费券、政策红包等惠民福利,不定时免费派送演唱会、文艺演出、景区门票等福利,用户还可在“惠民通”平台上看新闻、享服务、集积分、换大礼。
平台将持续迭代优化升级
惠州日报社负责人介绍,“惠民通”平台上线首期1.0版本以基础功能为核心,整合政务、新闻与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入口。根据规划,运营半年后将推出2.0版本,重点接入更多高频生活场景,优化交互功能与用户体验;3.0版本计划打造“数智传媒大脑”,深化数据应用与AI技术融合,增强平台造血能力与新闻传播质效。
“未来五年内,‘惠民通’计划覆盖全市70%常住人口,实现用户量突破420万。”该负责人说,通过建设“惠民通”智慧城市门户平台,惠州日报社将顺应数字化浪潮,推动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增强媒体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发挥媒体优势,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赋能惠州高质量发展。
东江时报记者游璇钰 龚妍
惠州启动华侨历史档案资料征集活动
市档案馆、市侨联邀你献宝
华侨档案是记录华侨历史、传承华侨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3月14日,惠州市档案馆、惠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发布公告,当日起联合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华侨档案资料征集活动。
惠州是广东省重点侨乡,自古以来对外关系活跃。惠州人移居海外始于唐代、盛于清末。惠籍华侨华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无论是东南亚地区的开埠建设、产业发展,还是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修建,抑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凝聚着惠籍侨胞的辛勤努力、智慧汗水甚至流血牺牲。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始终情系祖国兴衰、民族复兴、家乡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出资出力,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惠州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此次华侨档案资料征集活动,是为了铭记华侨历史,赓续华侨精神,弘扬爱国主义,进一步加强华侨历史档案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充分发挥华侨历史档案作为中国和世界记忆遗产的特殊价值。
据介绍,本次征集的内容包括书信——归国华侨、海外侨胞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往来书信,以及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之间的往来信函;文学作品——归国华侨、海外侨胞撰写的回忆录、自传、日记、笔记、备忘录、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记录其个人经历、思想感悟、社会见闻等;实物——归国华侨、海外侨胞使用过的证件、票据、奖状、徽章、印章、纪念品、生活用品等具有历史价值、反映时代特征的实物;照片——反映归国华侨、海外侨胞学习、工作、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照片,以及其他具有历史价值、反映时代特征的照片;视频——记录归国华侨、海外侨胞口述历史、参与的重要活动、社会事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录像资料,以及其他反映时代变化、具有保存价值的华侨历史档案资料。
本次征集以捐赠为主,同时接受征购、复制、寄存等形式。“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将珍藏的华侨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捐赠者对所捐赠的华侨档案资料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所捐赠华侨档案资料的利用提出意见,市档案馆将为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并在展出时注明捐赠者信息。市档案馆可根据捐赠者需要,对捐赠的华侨档案资料进行复制,并制作光盘赠送捐赠者。
征集要求
●征集单位、团体、个人应保证所征档案资料内容客观、真实,并以文字形式注明单位、姓名、联系方式等。
●照片应为未经修图软件修改处理、压缩的原始记录,并附简要说明,包括拍摄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拍摄者等。
●实物应附简要文字说明,包括形成时间、材质、所有者等。
●惠州市档案馆收集保管部联系人:贾文琳、陈嘉伟;联系电话:0752-2827081;邮箱:dagsjbgb@huizhou.gov.cn
●通讯地址:惠州市江北三新南路9号惠州市档案馆;邮政编码:516003
●惠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联系人:赖忻、赖德稳;联系电话:0752-2892366
本组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宋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