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谷行街区域亮灯。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摄

淡水墟特色文化街区。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惠州夜间经济兴起,深受年轻旅游群体青睐。

惠州蛇年西湖新春灯会科技感与梦幻感交织。

鹅城大桥光影秀将现代化科技艺术思维与惠州文化元素相结合,呈现一场熠熠生辉的视觉盛宴。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鹅城大桥灯光秀展示新发布的惠州城市品牌形象标识、西湖新春灯会、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AI科技光影秀、龙门永汉“豹猫小镇”……今年以来,惠州文旅亮化工程纷纷亮相。这是一场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城市美学的探索实践。科技光影重塑城市夜色,带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惠州城市品质。
“在惠州,连桥都是爱你的形状。”当东江两岸华灯初上,横跨东江的鹅城大桥便以光影编织浪漫,用璀璨的方式向城市告白。今年以来,这座“恋爱脑”大桥通过动画视频灯光秀,以现代科技演绎惠州千年古城文化,吸引人们纷纷打卡。
除了鹅城大桥灯光秀,今年的惠州西湖新春灯会将东坡文化与现代灯光技术完美融合,为人们呈现一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视觉震撼力的盛宴。
据统计,今年惠州西湖新春灯会自正式亮灯到元宵节这段时间,共接待游客高达169万人次,其中亮灯时段接待游客82万人次。
相隔不远,作为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的水东街,也通过“光影+商业”模式打造“东坡夜宴”场景,商业与文化深度融合,印证了“光影引流—场景留客—消费转化”的闭环。
这样的新“光”景,正从惠州市区铺展到城镇、乡村。今年春节,在惠阳淡水墟文化特色街区坝尾街,游客纷纷被街区入口滚动的“光影魔球”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光”景在博罗罗浮山、葫芦岭贝丘遗址公园,龙门古城谷行街、永汉“豹猫小镇”,惠城横沥墨园村等地出现。
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夜间经济营业额相比往年增长30%,惠州西湖花灯亮灯时段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达32%。一串串数字印证了一个道理:科技光影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还延长了街区、景区营业时间,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
“光影+科技”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究竟该如何趋利避害,才能达到改善人居环境与游览体验,吸引人气,集聚烟火气的目的?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余小伦建议,统一规划打造惠州府城和归善县城两个古城,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绿化、灯光、公共雕塑、艺术装置、古建筑包装等品位。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科技部部长梁乃锋教授认为,我市亮化工程项目应当“专而精”,并以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故事为基础,通过巧妙的灯光布局和创意设计,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使夜景成为文化表达的媒介,成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
“亮化工程要平衡艺术表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布局、适度亮化,不能影响居民生活。”不少环保领域专家认为,在亮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光源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同时避免过度亮化造成光污染。另外,还要建立完善亮化工程的维护机制,定期检查、维修照明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百千万工程”以及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提速,具有“岭南味、乡土气、时尚感、未来范”的杰出作品将点亮引领区乃至惠州广大城乡,传播惠州城市品牌,讲好惠州故事。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周智聪 刘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