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板上那盏灯

惠州日报2019年08月11日

人往往对早年读过的书念念不忘,即使不记得写些什么,但当某一日重遇,岁月顿时宛如回到过去,时光倒流如梦,重温一些过往的美好,总是温馨的。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正在看董桥的这本《今朝风日好》。

吾生也晚,没有赶上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十种董桥先生的《语文小品录》。没赶上,却偏偏又迷上了董桥。于是便只能借助网络,下载了这套书存在手机中,遇到开会、乘车、临睡前,总能见缝插针地读几篇,十册书读完,就像董桥自己在读别人书时说的:就像床头板上吊着一盏灯,并不很亮,却也不暗,久久不息。几年过去了,这盏灯依旧亮在心里;手机换了几个,那几本书却依旧存在卡里,陪我辗转过好几个地方,多少夜晚都是读过它们后安然入眠。

电子书读来,总是不过瘾的。终于等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八种董先生的著作,从《从前》《记得》《青玉案》《这一代的事》到后来的《白描》《绝色》《记忆的脚注》,再到这一本《今朝风日好》。董桥依旧是昔日的董桥,依旧是“你一定要读董桥”的董桥;多少年过去了,世事沧桑,而董桥“淡淡的幽情”没有变;照旧的,“琐琐碎碎写些让人读不厌的杂学,写历史,写轶事,写旧信,写人情,写世故。”

也是,这么多年过去,董先生也慢慢成了董老先生。不少人开始慢慢厌倦起董桥了,厌倦其读多了腻歪,厌倦其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地讲些文物古玩,旧情怀、旧月色,几十年如一日,当年床头板上那盏灯,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埃,愈渐怀旧起来。或许,正是这样的情怀,才让我念念不忘,书中的篇章总是摩挲再三。想起来,还是多年前黑夜里那一盏略显昏暗的灯光,摇摇晃晃,亦如董桥“猎书猎字猎句”的大半辈子。

董老先生说,人越老买书读书越是怀旧的行为。晚生如我,谈老还为时善早,但也罢,何妨跟着老先生走一遭他的怀旧之旅。况且,读他那些“挥洒的是学问不是学识,讲究的是心境而不是心志。”的文章,实在痛快,难得的内心还安宁得如窗外茫茫雪野。时令虽已三月,但我寄居的昭苏高原,依然雪天莽莽,这样的时候跟着《今朝风日好》怀旧,真是好,唯恐不会“或恐有人来”来分享此等境味。就像董桥读吴鲁芹文章的那样感觉:仿佛雨窗下跟久别的故人剪烛话旧,也仿佛冬夜炉边重读一部心仪的经典,带着山居剪烛的线状幽趣,也带着炉边冥想的烫金智慧。

在董老先生的诸多篇章中,最喜的还是他的那些读书怀人之作。在读到《最后,迷的是装帧》中有关书痴的四种境界“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的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时,哪一个不会扪心对照?收入本书的《又一部<伊利亚随笔>,多好!》《济慈的欢愉》《那时候我们爱读一点诗》《胡适的牵挂》《老吴的瞎话》《画里郁风》等篇,写得真是雅致至极,动人如晨曦,真是一篇一风雅。(晓 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