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养阴防燥
养肺关键期,注意防范“秋老虎”

秋季养生要避免剧烈运动。 惠州日报记者周 楠 摄

本报采集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已过,标志着秋天拉开了序幕。尽管天气逐渐由夏入秋,但炎热并没有过去,因此民间也有“秋老虎”一说。也正因为有秋老虎相伴,面对换季的影响,养生显得特别重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膳调理中心主任陈文滨指出,秋季天气干燥易损肺部,肺部与秋季相应,身体在立秋后进入了养肺关键期。
立秋后肺功能开始旺盛
据了解,肺在五行中属金,主秋季。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也就是说燥主秋令。随着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气候偏于干燥,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中带血等一系列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陈文滨提醒广大市民,秋季养生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科学安排衣食住行,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全度过“多事之秋”,让自己拥有一个好身体。
■避免剧烈运动伤津
运动要科学选择一些轻松运动方式,因为太过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出汗太多而加重伤津,因此可选用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其实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早起舒展肺气
坚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更好舒展。
■吃酸味食物以补肝气
秋天养生特点是宜收不宜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等。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
■精神调养忌悲忧伤感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仍需祛暑防范“秋老虎”
“这个时候暑气仍存,气温不会立刻降低。”陈文滨提醒,要注意防范“秋老虎”,防暑降温。秋老虎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所以养肺的同时仍需祛暑。清热解暑的食物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全部消失,常食用的粥有百合银耳粥、莲子粥、薏仁粥、荷叶粥等,常食用的汤有百合冬瓜汤、赤豆鲫鱼汤、枸杞叶豆腐汤、冬菇紫菜汤等。
没有必要刻意“贴秋膘”
经过了夏天的亏耗,入秋后应以清补为主,而且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用一些中药材,例如芡实、沙参、西洋参、玉竹、麦冬、银耳、百合、山药、薏米、莲子等,以调理脾胃功能。同时,也可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此外,民间在入秋后素有“贴秋膘”一说。其实,没有必要刻意“贴秋膘”。陈文滨指出,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常生活中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并不低,所以也就没有刻意“贴秋膘”的必要。
惠州日报记者黄 婷
养肺食疗小贴士
1、酸梅饮
乌梅2枚、麦冬10g、山楂3g,适量水煲煮后,加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2、百合银耳粥
百合20g、银耳10g、莲子20g、粳米50g,煮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 下一篇:“富硒”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