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情侣 烈火丹心

□张燕明

惠州日报2021年11月07日

西湖秋韵。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东江图片社供图

一个在前线赴汤蹈火,一个在后方坚守阵地;一头是大家的平安幸福,一头是小家的温馨和睦。朱日坤和刘丹丹觉得,守护一方平安是他们的最大使命,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因而对生命、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圆岭新苑位于惠城区下角西路再往西,108号楼位于最西边靠围墙,楼下星星点点,散布着几小块菜地,种着青菜豆角。朱日坤、刘丹丹一家,就租住在108号楼的3楼。三室一厅,一家三代六口人,自然略显拥挤。刚从单位赶回来的朱日坤、刘丹丹,一色藏蓝圆领体能服上衣,同色裤子,胸口处印着金色“惠州消防救援”字样。我笑说:你们这是最美情侣装。他们说,还有亲子装,大队曾举办亲子活动,孩子们也有小制服。

对客家女孩刘丹丹来说,择业与择偶,这两件人生大事,在她22岁遇到朱日坤,便写下了定局。那年,她大学刚毕业。一次参加同学婚礼后,搭镇上唯一一趟班车到惠州亲戚家,车上邂逅了参加同事婚礼、返回惠州的朱日坤。目的地都是东平,于是两人便多聊了几句。得知朱日坤是消防员,刘丹丹的眼睛亮了。后来,刘丹丹有了更多机会了解消防员的日常。一次,她来到消防站时,消防员们正在打篮球。比赛正酣呢,突然警铃大作,大伙儿瞬时散去,几分钟之内,人员便装备齐全,集结完毕,登上消防车,在警报声中,往事发地驶去。空荡荡的球场上,刘丹丹心里播下了对“消防”事业热爱的种子。和朱日坤之间的感情,也在一次次深入了解后,日益升温。第二年,刘丹丹通过考试,应聘到惠州市惠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成为了一名消防文员。同年,两人的爱情修成正果,迈入婚姻的殿堂。

对刘丹丹来说,遇见朱日坤,入行消防,实属命中注定。对朱日坤来说,成为一名政府专职消防员,则更多因为偶然。2009年11月,时年23岁的朱日坤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成为东平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员。由于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营养跟不上,他一直体弱。1.73米的身高,体重仅有55公斤。虽然吃力,但退缩的念头,却从来没有过。因为人勤快,踏实肯干,他也越来越受到指导员的器重。最忙碌的时候,他身兼数职,既是班长,同时还管着器材库和后勤工作。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时隔多年,朱日坤还记得,2010年7月12日,惠澳大道上一辆槽罐车侧翻起火。当东平消防救援站队员们赶到时,已是火势汹汹,爆炸随时可能发生,要降低可能的威胁,将火快速扑灭才是王道。朱日坤一马当先,拿出水枪往前冲,然后趴在地上压住了水枪,以便更安全有效实施扑救。因为射程太远,队长命令再次延伸水带。最终,大伙儿齐心协力将火扑灭。

12年消防生涯,朱日坤从一名战斗员、代理装备技师、班长,逐步成长为代理副站长,始终坚守在消防救援第一线。救援任务难免伴着危险,这些,他从不向妻子说起。朱日坤不说,刘丹丹也知道。身为惠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文员,刘丹丹的工作主要是党务、公文撰写与处理,以及政工档案、宣传等工作。“因为懂得,所以支持”,她对丈夫的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因此也能给予更多的支持。结婚8年来,他们陆续有了一儿一女,作为家中独女,父母也一直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帮着照看孩子。

工作的特殊性,使朱日坤无法早出晚归、每天陪伴妻儿。每逢节假日、各项重要活动安保时段,休假日也难免一推再推,家里一应事务,都是刘丹丹在操持。作为独生女,刘丹丹身上,丝毫不见“骄娇”二气。生活的锤炼,让她保持乐观和洒脱的同时,更添了一份坚韧和力量。

“他没法及时回复信息或者电话,有时我有什么事要找他,可能一早的信息,要晚上10时多了他才有空回复,那会儿我早把事情处理完了。所以,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没有细数其中的委屈与心酸,刘丹丹笑着说。休息日在家,朱日坤会抢着多做一些家务,陪孩子玩耍,以回报妻子的辛劳。

2013年相识,2014年结婚,朱日坤和刘丹丹这对消防“夫妻档”,已走过了风雨同舟的8年时光。一个在前线赴汤蹈火,一个在后方坚守阵地;一头是“大家”的平安幸福,一头是“小家”的温馨和睦。朱日坤和刘丹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见过了太多事故,甚至生死离别,他们对生命、对生活有着别样的理解和感悟。虽然住的是租来的房子,风里雨里一辆“电驴车”接送孩子,但他们说,觉得很知足,守护一方平安,是他们最大的使命;老人身体安好,孩子健康成长,是他们最大的期望;藏蓝色的消防制服,就是他们最美的情侣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