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家人看风景
□张帆
我愿意陪着家人去看风景,享受着跟他们在一起的那些自由时光。
第一次陪着妻儿去看风景,是在儿子高一那年暑假。为了开阔他的眼界,也为了满足我自己的心愿,我陪着妻儿去了北京。那是儿子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和妻子第一次到了北京。儿子上大学后我鼓励儿子多出去走走,儿子却一次也没有独自外出旅行。但只要我和他的妈妈能够一起去,他就会很高兴地忙前忙后。我知道,儿子不独自外出,一则是节约,二则是喜欢一家子待在一起。
我们外出看风景不喜欢跟团,即使跟团也只在当地报个一日游的团,绝大多数时候就是自己“散游”。出发前,儿子提前做好功课,规划好线路,然后我们直奔车站。到达目的地后,品尝地方美食是首选,然后每天玩一到两个景点,不赶路,不走马观花,玩得随性,玩得惬意。在桂林老城区,我们来了个“一日散步游”。从住宿的酒店到象鼻山公园,再到七星景区,最后回到酒店,看山看水看街景,一天下来,没坐一趟车。在厦门海滨,我们每人一辆摩拜单车,沿着海滨的自行车道或快或慢地骑行,海风迎面吹来,海景映入眼帘。在上海在南京,我们都是乘坐地铁出行,体验地铁毫无阻拦四处穿行的畅快。我们到阳朔、衡山观赏自然风光的瑰丽;我们登八达岭长城、逛杭州西湖,领略历史人文的雄浑;我们漫步上海、深圳街头,感受都市现代气息。
这两年我们还有几次特殊的旅行。儿子参加公考期间,我们有几次陪着他外出赶考,给他做后盾,也顺路转转当地景区,让儿子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一路上的行走,变换着的风景在变换着我们的话题,也变换着我们的心情。那些居家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快,在旅途中荡然无存。轻松惬意之余,儿子总会跟我勾肩搭背,举止亲近而自然。这种感觉让我喜悦而欣慰,要知道我在他这个年龄时,偶然间碰到了父亲的手都会触电般地缩回。
去年父亲去世后,母亲独居老屋。住在县城的姑父姑妈也日渐衰老。我和弟弟、表弟、表妹、表妹夫等晚辈渐渐养成一种习惯,只要周末天气好,就开着车子接上长辈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旅行,多数时候不会选择路途遥远之地,主要是看看县内和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景点。路程的长与短,景色的优美与平庸,似乎不是他们出来的主要目的,他们高兴的是能够到处走走、一大家子在一起说说笑笑。
这样陪着家人四处走走看风景,让平常的生活有了变换的小节奏,让家人们有了期待的小目标。旅行路上视野开阔,心情愉悦,不知不觉间,家人们收获了更多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