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客家风

□罗东

惠州日报2022年01月16日

位于惠阳秋长北部山区的小村庄双田,是被乌石鼓、双亚顶、癞痢岭、黄巢嶂、五门坳等群山包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是一片宽阔的田地。四百多年前,就有客家先民迁居于此,烧荒垦地。双田之名源于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人口不多,按人口分配田地,是邻村的双倍之多,所以村名就叫双田。另一种说法是小河流由北向南从盆地中间穿过,把盆地分成东西两大块田,先人就把由大自然造就的地势,叫双田。

据记载:明朝末期,卢弥台从梅县五华绵洋迁居双田开基。清康熙年间,又有吴道章、吴道岸两兄弟,由龙岗荔园迁移新屯后,再迁居双田开基。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卢氏、吴氏成为双田两个最大的家族。双田古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卢屋、董屋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墙基是用当地的岩石垒砌,厚实而且牢固。

这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四周峰峦叠嶂,延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山间泉水淙淙,长流不断。源自山涧的小溪、雨水,以及正径水库的水流,汇聚成一条双田河蜿蜒从村中穿过。

客家人勤劳淳朴,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双田处处可见。他们捐款出力,修桥铺路,在“双禄桥碑“石嘴桥碑”“大小牛公路碑”上,记载着他们无私的奉献。

客家人普遍流行敬祀伯公的民俗,因为伯公是客家人最直接的守护神。伯公又称为“土地伯公”“土地爷爷”。我国是一个农耕国家,因此把土地视为神明来崇拜。在双田山村,伯公都被供奉在大树下,保佑村民五谷丰登、合家平安。

双田人靠山吃山,山上遍地种植果树。过去柿子是双田最出名的水果,每当柿子收获的季节,村民们都把柿子运到淡水、龙岗去出售。抗日战争时期,双田村民为了躲避日军的围剿,把晒柿干当干粮。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柿子树得不到管理,并且砍伐严重,幸存的柿子树不多了。现在山上遍种的果树是荔枝、龙眼。每当收获时节,为果农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果林里,是散养农家鸡的最好地方。双田山村中,散落着几处农庄,专做客家农家菜。小有名气的当属家香小灶,它的招牌菜是色泽金黄、鲜香嫩滑的白切鸡。家香小灶的主人把鸡散养在荔枝满园的后山上,喂五谷杂粮,吃林间虫草,饮山中清泉,满六个月后再现杀。然后,把握好火候时间,蒸出具有双田原汁原味的客家白切鸡。许多深圳来客,在这里品尝后,都会打包带走几只白切鸡。

好山出好水,好水酿好酒。水是酒的命脉,在酿酒中,没有足够品质的水源来帮助酒的形成,就酿不出品质很好的酒。双田的山泉水,为客家米酒的酿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加上双田山村的适宜温度,有利于酒的发酵,因此双田客家米酒清淡爽口、入口香甜、回味悠长。双田山村的十余家酒坊,传承了客家传统的酿酒技艺,形成了一条振兴乡村的富裕之路。

双田曾经的弯曲小路,是我们客家先祖筚路蓝缕,开基创业之路;是东江纵队游击健儿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之路;是“香港大营救”中,文化名人秘密转移之路。而今一条宽宽的绿道,让双田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态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村民回到了山村故乡,而且把城里游客吸引进来了,让他们在这有着400多年的客家山村,欣赏一幅“莺飞燕语古村景,青山绿水客家风”的水墨长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