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面值均超百元

业内提醒:防范估值偏高风险

惠州日报2022年01月19日

近日,可转债市场表现优秀,出现了罕见的历史时刻。随着1月6日亚药转债、城地转债“冲”上100元,至此,百元以下的转债已经难觅踪迹,全都涨到百元以上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眼下部分可转债可能面临强制赎回,投资者要及时关注公告,及时卖出或者转股,否则会遭受损失。

百元以下可转债“消失”

“我看牧原股份最近涨得挺好,就买了个牧原转债,这几天收益也有10%。”近日,投资者李小姐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最近可转债收益不错,身边有同事习惯当天买进卖出,也能赚个“买菜钱”。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已经没有100元以下的可转债了。1月6日,亚药转债、城地转债上涨,100元以下的可转债被清除,截至1月17日,这两只转债仍维持在100元以上,城地转债面值超过了102元,亚药转债价格17日下跌,但仍维持在103元面值。

这两只转债的上涨,正是当下可转债市场火热的体现。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去年1月,新上市的本钢转债一路杀跌到73元,100元以下的转债遍地都是,90元以下的也不少。经过一年时间,可转债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新上市的可转债更是上涨动力十足。

一位大V感慨可转债市场的火热,他提到,2018年可转债还是小众产品,中签率很高,现在很牛的可转债在当时是“没人要的垃圾”,一次申购就中14张,根本不存在申购不上的情况。上市后50%的可转债破发,平均价格90多元,溢价还很低,100元以下的可转债买都买不完……如今,不仅百元以下的可转债“芳踪难觅”,新上市的可转债也屡屡被爆炒。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新上市可转债15只,首日平均涨幅超过40%。

那么,可转债市场收益到底如何?以亚药转债为例,去年1月12日的票面价格为66.6元,今年1月17日价格涨到了103.5元,一年涨幅达到55%;而本钢转债今年1月17日价格已经涨到121元,一年涨幅达到65%。

可转债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今年第一周发行的两只可转债,网上打新参与户数双双超过1100万户。

市场波动或将加大

为什么可转债市场表现如此强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由多个方面原因促成。

“去年,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走出了上涨行情,随着正股股价上涨,进一步抬升了转债价格的上行。”一家券商投顾表示。随着纯债收益率下降,降低了可转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也促使投资者不断买入。此外,这里还有银行理财资金的“功劳”。资管新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加速净值化转型,部分理财资金涌入固收+市场,带动新增资金进入转债市场,进一步推升整个市场的溢价率。

那么可转债市场的火热在2022年还能持续吗,个人投资者现在适合上车吗?“个人认为现在可转债最大的问题是估值较高,平均溢价率也接近历史新高,在我看来并不适合重仓介入。”上述券商投顾说。另一位资深可转债投资者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提到,“圈内较知名的投资人已经在去年开始减仓,在配置上也偏防御。”

“100元以下的转债被‘消灭’,意味着目前整个可转债市场的估值偏高。”上述券商投顾表示,自2021年12月以来,转债市场一直位于高估值水平范畴,对于转债的市场弹性存在较大影响。可转债交易不设置涨跌幅限制,因此交易价格波动可能会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追涨杀跌”的牺牲品,在标的选择上应注意均衡配置,防范估值风险。

也有机构认为,目前可转债市场还有部分机会。中信证券提到,可转债市场的核心驱动力仍旧回归正股,权益市场并不缺乏机会,可转债市场积极可为。年初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反转行业的布局,获取更为确定性的收益。

华商基金张永志表示,对于2022年转债投资的持有人来说,转债市场可能将会波动加大,个券的分化更为明显,适当控制仓位,放平心态,长期持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建议普通投资者在转债价格较低时配置可转债产品。”华宝基金李栋梁也称,可转债目前仍然是一个偏小众的市场,但随着转债市场扩容,市场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固收+”产品对转债的关注度也在逐步升温,普通投资者配置该类资产仍要做好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