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歌善舞的瑶族

瑶族少女表演舞火狗。
在封建社会和旧社会,蓝田瑶族人很少读书,尤其妇女几乎都不识字。但是蓝田的妇女在唱歌方面都是能手,人人善歌,唱歌是他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举凡恋爱婚嫁、节日庆典、信仰祭拜以至日常劳动均用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蓝田瑶族山歌在形式上分有对唱、重唱、独唱、小组唱等;在内容上分有:农事季节歌、情歌、哭嫁歌、十五歌、猜谜歌、儿歌、担担歌等等。其中大量的是男女对唱的情歌。遇到打歌堂的重大节日,便放声高唱,通宵达旦地进行。“舞火狗”后紧接着对歌活动,这在特定的场合,形成歌的海洋,相互比赛,盘问对答,机智诙谐,出口成章,既是娱乐又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其中很多情歌非常有趣,比如:女唱:三月三,约郎过海熬红蓝,熬得红蓝来大靛,娘子染裙传衫。男唱:鹿在大山放狗猎,鱼在深潭放网拦;急水就放长线钓,唔怕鲤鱼您咁精。情歌是男女对唱,有羞答答、试探对方的意思。男唱:凑尔唱,唱到牛头马开口,唱到鹅毛沉水底,唱到石头浮上来。女唱:里厅料,狼岑树头摆酒杯,糯斗分开四大角,尔爱风流过峻来。
劳动时唱的情歌又不一样,比较直白和暧昧,直接表白自己的爱慕和真心,比如:男唱:亚哥问娘罗带仔,妹娘问艾罗围身。睡到五更大半夜,见物如同见到人。女唱:亚哥问艾罗带仔,鸳鸯两只送比尔,头鸟捞到头白毛,生死都吾肯分离。
农事季节歌又不一样,是根据一年十二个月来唱:正月正,荫山树木蕊青青,荫山树木蕊青青,手扶犁尾撇牛绳。二月二,凑朗斩竹织粪箕,娘子担灰朗担粪,追好禾苗似往时。三月三,犁耙铁伙爱担横,犁耙铁伙担横去,有水落田谁敢争。四月四……打堂歌,是婚礼歌的一种,歌词欢快,有节奏,充满甜蜜的韵味。红粉娇娥连第一,郎子去山不见归;手巾包饭桥头等,问过郎子去连谁。红粉娇娥连第二,二吊四线打锁匙,锁匙钉在娘裙脚,低头叩拜笑眯眯。红粉娇娥连第三,三人过水采红蓝,人采红蓝来打靛,艾采红蓝来染衫。红粉娇娥连第四……这样一直唱到第十。
杨柏喜介绍,在以前,蓝田瑶族青年男女结婚很少通过媒婆引线,都是以歌为媒,自由恋爱。其主要途径就是每年的八月十五的“舞火狗”活动、打歌堂和劳动休息时对山歌,互相结识,一旦感情成熟,就互换信物,男的送女方丝线、围腰,女的送男方手环、戒指等。
辞别祖先长辈的歌,有离别的不舍和淡淡的忧愁。风吹竹叶响叮咚当,等得起风就落霜,咁大都未离过者,今年离者又离床。走去祠堂辞祖公,祖公包揽好红颜,祖公包揽红花女,七姨团圆拜祖公。走去祠堂辞祖婆,祖婆包揽好娇娥,祖婆包揽红花女,七姊团圆拜祖婆。然后是辞别亚爸、母亲、亚嫂,最后辞别井栏、井水,一一辞别,充满离别的忧伤。
蓝田现在会唱瑶歌的人不多,唱词中的许多字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老人会唱并不会写,只能根据唱音,用同音字来表示。蓝田村老人谭松娣,今年89岁,是蓝田村现在唯一会唱山歌的老人。近些年,蓝田乡打造“舞火狗”的文化节目,“舞火狗”的程序和礼节都是由她手把手教,比如“舞火狗”时少女身上插什么、怎样拜,年轻一代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基本学会了这门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
- 上一篇:党建引领 成就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