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岳飞的根
□曾平
岳飞,这风一样的名字,在华夏大地上翱翔激荡了900多年。
少年岳飞身强力壮,射箭弄枪,练习武艺,竟成“一县无敌”之人。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深入岳飞肌肤,更透入骨髓。此后岳飞出生入死,建功立业,他创立的岳家军,所向披靡,令敌丧胆。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既有国人对岳家军的由衷赞叹,也有敌人对他们发出的无奈悲叹。只可惜,岳飞生不逢时,一心求和投降的宋高宗和秦桧,对岳家军的英勇善战正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于是,对岳飞连下十二道金牌,是对岳飞的催命符。风波亭里,那“莫须有”的罪名,让一位旷世的军事天才在38载春秋的锦绣年华戛然而止……
我童年起喜欢读书,也喜欢画画,岳飞的故事让我彻夜难眠,常将这种热爱付诸笔端,将岳飞的形象画满了课文和作业本的空隙之间。岳母刺字,更刺入我的心田,心想我的母亲怎么不在我的背上也刺上几个什么字,能让我终生难忘。那一年到了杭州,我竟离开大队伍,一个人直奔岳王庙,拜谒英雄的风采。我记住了那充满血性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
后来,我又喜欢上岳飞的诗词,常将他的《满江红》写了书法赠送于人。岳飞的《满江红》写得大气磅礴、高怀致远、壮志凌云,成为千古绝唱。将军的诗,总是带着血性和阳刚之气,充满了爱国情,忧民思,让人读了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他的意愿最终付之东流,留下的是千古冤、万古恨!
意想不到的是,岳飞将军的后续故事,竟然与惠州有关!岳飞被害后,其妻儿发配惠州20年,其儿子在惠成亲,孙子孙女均在惠州出生。惠州这座远离帝都的瘴疫之地,为保存民族英雄的血脉,却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岳飞先后娶两妻,生下五子一女,后人遍布全国,大约有上万人。第一任妻子刘氏,生下岳云、岳雷。岳飞南渡之后娶第二任妻子李娃。当年,宋高宗杀掉岳飞、岳云和岳飞的部将张宪,还不罢休,还抄了岳飞的家产,并将岳飞的家属流放到了广东。宋高宗在圣旨中说道:“岳飞、张宪家业籍没入官,家属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月具存亡闻奏。”南宋《夷坚志》里有一段记载,说是岳飞死后,其子岳霖和岳震携家带口抵达惠州,在惠州军官兵马都监的办公室后面搭了几间最简陋的土坯房,兄弟二人共住一间,各睡一张单人床,平常吃饭、买菜、上厕所,都要向兵马都监打报告,经过批准才可以出门。
宋朝流放犯人和犯人家属,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刺配”,就是在脸上刺字,然后发配到某个牢城营做苦力;一种叫“编管”,脸上不刺字,不去牢城营,但是必须离开家乡,去朝廷指定的地方,在当地官员和官兵看守下居住。岳飞的家属没有被刺配,而是被编管,跟去牢城营相比,当然自由多了。因为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所以岳霖得以在流放地娶妻生子。岳霖是在惠州成家的,生了一个儿子叫岳琛,后来又有了岳珂。岳雷是岳飞五个儿子中的一个,在流放之前就成了家,流放期间又添丁进口,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岳纬、岳纲、岳纪。从此,岳飞与惠州,就有了血缘的关系。
岳飞一生戎马倥偬,只到过一次广东。那是1132年,他和岳云率领八千精兵追击叛军,从湖南追到广西,又从广西追到广东,在广东连州与部将张宪会师,随后就领兵北上了。其时的岳飞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后人会在离他踏足连州几百公里之外的惠州,留下血脉,繁衍后代。
岳飞——惠州,两者本不相关,就这样无缝对接,历史连线。杭州有幸埋忠骨,惠州有幸续血脉。杭州,惠州,本就因同拥有西湖而闻名于世,如今,更因岳飞,两座城市又有了更多一层的因缘。
我在惠州生活了30年,之前对岳飞后人在惠的故事闻所未闻。苏东坡在惠不满3年,他的故事却铺天盖地,史籍文学和大街小巷,随处都会碰上苏老先生。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很少发现岳飞后人在惠州的有关史料和记载,甚至民间传说也没有,这很让人迷惑不解。如此,我们只能作如下推论了:一则,岳飞的冤案太伤岳家后人之心,他们的家人对此埋入心底,讳莫如深。二则,我们惠州人民不再打扰岳家,让他的后人休养生息。三则,惠州人民为保护岳家后人,故意帮其隐姓埋名,让他们过上安稳平常的百姓生活。
冬日的傍晚,晚霞染红了西湖东江,我站在东新桥头,思绪万千。眼前的合江楼东江码头,应该是岳飞家眷流放惠州的登陆上岸之地。远处的梌山,当年惠州府所在地,正是当年岳飞家眷流放之地。这些地方的残墙断瓦深处,都留有岳飞后人的故事和余温。徜徉东江之滨,沿着英雄和其后人走去的方向,看着西沉的夕阳,回望历史,追忆往事,让人潸然泪下。
我们今天缅怀英雄、追寻英雄的足迹,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尊敬英雄、崇尚英雄、需要英雄。
- 下一篇:慢品人生 边舍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