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人生 边舍边得
□张如萍
不知不觉,已经要到花甲的年岁。
尽管岁月的风霜还没有劈头盖脸地在我身上打下明显的印记,尽管自己仍然怀揣一颗年轻的心,尽管自己的精气神还没有年轮的逼仄,但是所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总是会留下痕迹,或浓墨重彩的;或轻描淡写的;或精彩,或沮丧,故事不少,感受过事业的起起伏伏,体验过情感的磕磕碰碰,有自得其乐的满足,也有不如人意的遗憾。随着年龄的增长,细数过往的种种后顿悟:自己拥有的不是在溜走的岁月里得到了多少,而恰恰是两次急流勇退成就了今天的生活幸福,那是一份无意中给自己未来的留白,却成为打磨过后让生活更圆润的节点。
回望走过的足迹,自18岁参加工作,先后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国企、民企等8个单位工作过,地域从新疆到广东;行业从金融业到制造业;步履涉及到体制内、体制外;经历也算丰富,虽谈不上绚丽多彩,但有滋有味:最激动的是19岁,第一首散文诗在喀什日报刊出;最自豪的事情是86年至88年,完成结婚生女的家庭重任,而且通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新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证书,并取得全地区文学概论第一、哲学第三的好成绩;最给力的事情是参加联合国“妇女参与发展”项目在新疆疏附县的实施,并应邀到山西太原给国内第二批实施同样项目的人员授课;最难忘的事情是参加喀什地委党校中青班(1995级),从学习到赴山东考察,曲阜孔庙、蓬莱仙境、泰山日出……一路风景如画,一路温暖如春;最开心的事情是4次带队参加农行新疆分行的业务技术和各类知识竞赛,没有一次空手而归,赛后和小年轻一起喝酒唱歌……当然也有不少纠结和愤懑的事情,似过眼云烟飘散了。周边朋友同事问我最得意的人生轨迹,我思来想去,答案是懂得舍弃、与舍中得。
第一次舍弃,是1997年11月,30岁出头的我,在喀什地委组织部工作了快两年,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件,我的履历很不错:有三个以上基层工作岗位经历;有地委党校中青班的学习经历;还是女性,当时县市各班子都在配备女性干部,正当大家都很看好我等待提拔的时候,因为考虑先生常年在高原边关工作,孩子无人照顾,我选择了调往当地农业银行工作,做一名普通秘书,很多同事朋友不理解,认为我放弃了大好政治前途太可惜了。其实,我在选择时也是进退维谷,很是纠结了一番的。但是越到后来,越体会到这种放弃很值,因为我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不仅解决丈夫的后顾之忧,让他能一门心思扎根高原,安心驻守边关,后来也算事业有成,成长进步为一名边关关长,在雪域高原上有所作为;女儿的学习和教育我倾注了很多心思,她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国家公务员,工作岗位上勤奋好学,业绩突出,成为业务骨干,加之又多才多艺,多次获得荣誉,小两口用“共同奋斗”书写“青春注脚”,近期获得公安部直属机关最美家庭荣誉。
第二次舍弃是2011年,47岁的我任农行喀什分行综合办公室主任,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我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打报告要求提前离岗,退居二线。虽然待遇和在岗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一方面有足够的时间照顾重病的老母亲,一方面也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持续的修养。几个月后,喀什瑞通公司的老总再三邀约去帮助打理公司事务,我有机会了解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规律,也摸索了国有企业管理的方式如何有效运用到民营企业的一些思路。2014年定居惠州,应朋友陈涛董事长邀请加入胜宏科技做行政主管。
如果说第一次舍弃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虽然失去了走仕途的风光,但拥有了家庭的和谐;那么第二次舍弃的结果是当初完全意想不到的,它让我拥有了离岗后在体制外的平台上发光发热的机会,接触到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生活圈。8年多,我有幸参与胜宏科技在创新创造的路上如何攻坚克难、阔步前行;亲身经历公司如何从2000多人扩展到9000多人,产值从10.8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75亿元,还有机会在不久的将来见证百亿元目标的实现。这种收获,让我在一个全新的地域认知了全新的领域,同时认知了自己,也不断提升了自己。
这种认知,让我更加懂得了努力的意义、付出的快乐、真情的可贵,感悟到民族工业成长的不易,体验了智能制造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内心充满着知足和感恩。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没有当初的舍弃,就没有今天的这份收获,更没有如今置放得体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