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意生活走向蓬勃生活

惠州日报2022年06月26日

在迅疾的社会变革中,一些人因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陷入迷茫、苦闷和痛苦中,相较于那种马后炮式的解脱,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更倡导建立持续的幸福感,将幸福感持续下去,从满意的生活走向蓬勃的生活。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2.0”理论来自于过于静态的“幸福1.0”理论,目标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衡量的标准是人生的蓬勃程度,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他的著作《持续的幸福》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本书中,作者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即积极的情绪、加强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情要有意义和目的、有成就感。

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马丁·塞利格曼发现,过去他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减少一些人的苦难、帮助人摆脱人生的困境,在此过程中,面对新的问题,他也会感到迷茫。当他和其他研究者研究抑郁症、酗酒、创伤和痛苦等传统心理学的主要对象时,心灵会受到煎熬,也会感到苦闷、迷茫。当研究者努力帮助人们、使他们变得更幸福时,传统心理学却帮不了研究者。为了让更多人摆脱迷茫、苦闷和痛苦等负面情绪,马丁·塞利格曼决定从正面入手,着力构建积极的心理学,从倡导蓬勃的生活入手,建构幸福观——引导人们学会更睿智、更强壮,对别人更宽容,严格要求自己。

针对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的5个元素,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可以在生活中培育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更好的成就、获得更多的人生意义等。他还批驳了那种“财富越多越幸福”的观点。他说,挣钱比提升幸福更重要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一旦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财富对幸福的提升作用就会大幅减少。所以,财富与幸福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为了帮助读者充分理解蓬勃的生活,作者在书中设置了很多话题,如像狙击手那样应对消极情绪、接受幸福的感召、重新树立品格的重要性、塑造品格让世界更美好、建构家庭关系健康模块、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运动带来健康也带来幸福、用乐观的期望改变现实等,都很有针对性和实际作用。

(少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