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亮点 追寻信仰之光
作家刘九生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他从老家赣州兴国县到惠州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我们成了知交。一年前,他将正在创作的《腰缠万贯讨米人》前五节发给我,我得以先睹为快,后来陆续看了其他篇章。最近,这部作品出版,可喜可贺。概而言之,这部作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还原历史、重现历史为己任,注重细节,写出温度
第一,追溯历史亮点,书写英雄足迹。《腰缠万贯讨米人》是百年前后的故事,故地现场采访是挖掘文学创作素材的关键。
作品从容不迫地将笔墨对准江西中央苏区这块革命圣地和摇篮的斗争历史,是一部真实人物、事件的传记文学作品。刘九生通过实地采访、搜集史料、查阅档案等方式,重新贴近那一段历史,以还原历史、重现历史为己任,注重细节,写出温度,写出真情实感。作品采用了单一叙事视角,主线清晰,叙述平实,人物生动,时代背景描写真切,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整体上叙事冷静,没有空泛的抒情,通篇情绪饱满,充满对英雄和先烈的敬意,对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礼赞。
第二,生活化书写,揭示英雄成长的动因。《腰缠万贯讨米人》表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声援五卅惨案、加入农会、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场战斗、参与组织苏维埃共和国等,描写了刘启耀的个人成长经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刘启耀作为赣州早期接受新思想的农民,超越了个人和家族利益,把追求人民大众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定位,他们的自我牺牲构成了《腰缠万贯讨米人》的思想主线。作者努力呈现客观的历史镜像,刘启耀是乡村文化改造和启蒙的觉醒者,他始终无怨无悔,坚信党一定能够领导革命夺取胜利。这些都是源于对信仰的坚定性,作品强化了信仰的核心地位。
生活化书写,成为小说最为突出的成长动因和美学追求。刘九生创作的《腰缠万贯讨米人》,完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美学风格追求:它的调子是低回的,但这低回并不叫人消沉,反而让人觉得蕴藏着排山倒海的力量。同时,作者还意识到文学艺术中的战斗场面所发挥的效果不容小觑。因此,作者叙写的战斗场景激烈而残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记和想象空间。
凸显乡村文化在社会进程中展现的坚韧力量和不屈精神
第三,地域文化审美,绽放金子般的光芒。《腰缠万贯讨米人》要讲的显然不止是一个人经历劫难的故事,我感觉到作者着重要表达的是中国古典乡村文化在现代进程中凸现的坚韧力量和不屈精神。追求光明、追求幸福、艰苦创业、不忘初心、恪守情操的深处,寄寓着一个伟大的企盼和追求的梦想。
一个真实感人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凸显了一段大历史转变时代的社会革命实践和精神蜕变过程。耕者有其田,抵制剥削,减租,减息等,这些农村治理的迫切需要,催生了革命斗争漩涡中的刘启耀。作者侧重写他的觉醒、斗争、磨难、坚守信仰、追求胜利,即突出写政治斗争。
作者对文化内涵的偏爱也显而易见——在刘启耀记忆里,他永远忘不了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亲戚,永远忘不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和其家属的迫害和屠杀,也永远忘不了家乡睦埠的美丽风景、美好风俗和特有的乡土文化。这是刘启耀的生命底色和性格魅力。
(吴振尧)
- 上一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倾听者
- 下一篇:从满意生活走向蓬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