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收紧个人贵金属业务
上调交易保证金比例、暂停买入开仓、只让卖出平仓……7月4日,工行在官网发布相关公告,对多项个人贵金属业务进行调整。今年以来,工行已经连续多次调整个人贵金属业务。个人贵金属业务持续收紧并非偶然,年内,除工行外,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都宣布了调整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
有银行多次调整保证金比例
7月4日,工行发布调整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的通告,自7月8日收盘清算时起,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和NYAuTN12合约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34%上调至42%,Ag(T+D)合约标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38%上调至46%,差异化保证金同步调整。
据了解,商业银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业务主要包括现货实盘合约和现货延期交收业务,其中,现货延期交收业务属于类期货业务,存在杠杆,伴随着保证金制度和做空机制。
所谓延期交易,则是指以保证金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客户可以选择合约交易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同时引入延期补偿费(简称延期费)机制来平抑供求矛盾的一种现货交易模式。贵金属现货延期交易业务,是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交易品种之一,有黄金延期合约(Au(T+D),mAu(T+D),Au(T+N1),Au(T+N2))和白银延期合约(Ag(T+D))等合约。
这已是工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保证金比例,半年时间该比例从23%升至42%。此前五次调整,上调幅度均为2或3个百分点,此次调整上调幅度最大,达到8-9个百分点。
调整个人贵金属合约保证金比例的还有华夏银行。5月12日收盘后,该行Au(T+D)、mAu(T+D)、Au(T+N1)、Au(T+N2)、NYAuTN06、NYAuTN12合约保证金比例自15%调整至30%,Ag(T+D)合约保证金比例自19%调整至35%。
多类措施收紧贵金属业务
在工行7月4日发布的通告中,除了上调保证金比例,还对交易进行了限制:自8月15日9时起,该行将暂停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开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买入交易,代理个人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交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卖出交易不受影响。
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再通过该行进行贵金属交易新开仓或买入,只能平仓和卖出。而此前,该行曾发布相关公告,从5月起,针对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终清算时无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持仓的个人客户,会在下月初关闭或限制其贵金属延期交收业务交易功能。
实际上,多家银行都对个人贵金属业务进行调整,涉及暂停开仓、只让平仓、解除代理关系等。
在5月12日收盘后,华夏银行全渠道(含柜台、网银、手机银行、客户端等)暂停代理个人客户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现货延期开仓和现货实盘买入交易。同时,6月1日起,该行逐步与符合一定条件(比如现货延期和现货实盘持仓余额为零、近3个月未进行任何交易等)的代理个人贵金属交易客户解除代理关系。
6月17日15时30分起,建行暂停了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延期合约品种新开仓交易,平仓交易不受影响;现货合约品种暂停买入交易,卖出交易不受影响。
兴业银行也将在7月15日15时30分收市后,关闭个人客户延期合约开仓、现货合约买入功能,延期合约平仓、现货合约卖出功能不受影响,客户出入金功能不受影响。
为何多家银行纷纷收紧业务?关于这一点,多家银行在公告中都提到了风险管控。如工行就在通告中提醒投资者做好风险管控,合理安排投资交易,择机通过代理个人贵金属延期交收合约的平仓和代理个人黄金现货实盘合约的卖出等方式控制风险。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