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结束时间延期

参与打卡有望获取平板电脑

惠州日报2022年10月09日

惠州日报讯 (记者谭琳)“今天你垃圾分类打卡了吗?”自今年9月起,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市教育局发起“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后,目前已经有近万名市民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打卡活动,每天相互提醒完成垃圾分类打卡,成为不少家庭见面时的“问候语”,做好“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日常习惯。

为了满足更多市民朋友的参与需求,活动结束时间将延期,目前仍可参与活动,只要坚持连续打卡21天,将有机会获取平板电脑、电话手表等丰厚礼品。

发动学生带领家庭成员正确投放

“我每天都会把垃圾分类的照片上传到小程序,现在爸爸妈妈都习惯了先分类再扔垃圾。”学生孙晨江每天都坚持打卡,成为公认的分类小达人。

据悉,“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旨在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带动家庭成员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在打卡期间,主办方录制了“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我先行”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小朋友理解“垃圾分类怎么分、各类垃圾该进哪种桶”等常识,让青少年不仅成为参与者,也成为监督者,小手拉大手,监督带动家人参与垃圾分类。

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分类投放习惯。如今,垃圾分类已成校园新风尚。各大学校、幼儿园一直以来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系列活动,坚持垃圾分类进课堂教育,通过宣传栏、班队会、校园广播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培养师生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将环保思想化为实际行动。

“我市教育部门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后,不仅极大提高了师生们的意识,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还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带动更多人成为垃圾分类践行者。

营造浓厚氛围推进分类全域覆盖

“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实现全市覆盖,大家在朋友圈互相打卡评论,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身边的朋友都在抢着转发,通过朋友圈每天打卡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市民盈盈笑着说,不少朋友看到打卡垃圾分类可以赢得平板电脑,也马上参与进来。

据悉,活动主办方设置了丰富的奖品,包括平板电脑、电话手表等,市民比拼热情高涨。通过在各大小区、学校、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公示栏宣传等模式,保证市民时时处处都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时时刻刻保持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我市不断完善配套分类设施,在惠城中心区示范片区无物业管理场所配备150个“四分类”垃圾分类亭,改善老旧小区和无物业小区投放设施“脏乱差”问题;在市行政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分别建设装配式垃圾分类暂存点;惠城区1013个居民小区、508个公共机构、584个学校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配备“四分类”收集点4620个。惠阳区三个街道完成62个居民小区共15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升级改造工作。博罗县对县城130多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补充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收集容器170套,建设垃圾分类亭37个。

相关链接

关注“惠民城管通”参与小程序打卡

学生、家长关注“惠民城管通”微信公众号,参与小程序打卡,每位市民将家庭每日的垃圾分类情况拍照上传,连续21天打卡完成,系统将自动分配抽奖号。活动时间结束后,由系统自动在完成21天打卡任务的抽奖号中抽奖。奖品设置如下:一等奖1名,奖平板电脑(价值1000元)一台;二等奖5名,奖电话手表(价值300元);三等奖10名,奖学习用品(价值100元);纪念奖若干名,奖文具盒(价值20元)。小程序将向中奖手机发送兑奖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