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惠州日报2022年10月09日

重阳节前夕,惠州日报记者走访市民家庭、公益队伍等发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让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意义更为丰富。

故事1

家有百岁老人其乐融融

家住惠城区江南街道下角的百岁老人李新,是社区里的寿星和名人。当惠州日报记者来到老人居住的小区门口,询问门卫百岁老人李新的住址,门卫热情说出老人的门牌,并说“这一带大家都认识他”。

李新为街坊邻里熟悉,一是因为他是长寿老人,二是因为他是老兵、归侨。多年来,李新喜欢打太极拳、练习书法,身体一直很硬朗。今年虽然已近104岁,但讲起话来中气十足,神采奕奕,且思路清晰,对往事记忆犹新。

李新大儿子、78岁的李思贵说:“老人既是归国华侨,也是老战士和退休教师,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宝’。”李新退休后前十多年,是和李思贵一起居住,后来与小儿子李思东一起生活,定居在下角。

如今,李新的玄孙已经出生,一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李新的小儿子李思东,今年74岁,负责老父亲的一日三餐和日常护理工作。“平日里,老父亲在小区活动,要外出的话,如见老战友等,主要由我陪同。”

李思东的女儿嫁到佛山,每隔一个月会过来惠州看望爷爷李新,同时她还是一个营养师,平时会协助制定适合老人家的食谱。

“作为一名归侨,党和政府都很照顾我,儿孙们也孝顺,我这一生没什么遗憾。”李新说。

故事2

志愿者10年定期走“亲戚”

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村民李国修,今年87岁,是“五保户”,平时在家种些大蕉和蔬菜,日子平淡。最近10年,公益力量的帮扶,让他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

2012年夏天,惠州市红棉慈善会会长李鸿国在水口走访,无意中得知李国修老人独居在破陋的老屋里。老人的夙愿,是想把这间他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祖屋修葺一番。李鸿国在志愿者队伍中发起倡议,筹集了几万元善款,还找来建筑工人,帮老人修葺老屋。几个月后,李国修迎来晚年最高兴的日子——他的房子修葺一新。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举行入伙仪式,看着亮堂堂的新装修的房子,老人兴奋得整夜未眠。

此后,市红棉慈善会的志愿者们像走亲戚一样,定期探望慰问李国修,成为老人的“贴心人”。2021年,李国修摔伤臂膀,后渐渐好转,但生活稍有不便,志愿者们又想办法进一步帮扶,让老人生活恢复正常。

10年的帮扶,志愿者“亲戚”定期到来,让李国修老人的晚年不孤独。李鸿国表示,市红棉慈善会也带动了不少志愿公益队伍到乡村去开展公益活动,并定期“探亲”。这些“黄马甲”“红马甲”,成为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曾镜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