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尝新节传承300余年

蓝田首届尝新节现场,人们在品尝当地新鲜水果。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陈超 摄
莲子、花生、百香果等农产品美味新鲜,“舞火狗”舞蹈、“织带仔”编织展演看头十足,精品旅游路线广为推广……近日,龙门县蓝田瑶族乡首届尝新节活动在蓝田瑶族乡文化广场举行,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推动文旅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创建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乡。
尝新节在蓝田瑶族乡传承300多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谷成熟,人们尝食新米,品尝新采摘之瓜果、菜蔬,喜庆丰收,从最初相聚在阴凉处闲聊或嬉戏,发展到歌唱舞蹈等文娱节目。2019年,蓝田瑶族乡尝新节列入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珠三角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蓝田还传承着省级非遗“舞火狗”、县级非遗“织带仔”制作技艺等具有瑶族特色的地域文化,与种类众多的农特产品一起助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在蓝田瑶族乡首届尝新节活动现场,市民游客在展销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红星村莲子、上东村百香果等新鲜水果,还能欣赏“舞火狗”“织带仔”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并了解蓝田瑶族乡的历史、当地特优农产品品牌以及全域旅游精品路线。
蓝田瑶族乡党委书记刘业丰表示,举办蓝田瑶族乡尝新节活动,旨在宣传推介蓝田瑶族乡的特优农产品、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与广大农民朋友一道共享丰收的喜悦,与乡贤群众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
在中国古代,“尝”是一种祭礼,即在秋收时节祭天帝和社稷的礼数。人们通过品尝食品,体验农业文明,其中“美味”是关键,特别是季节食品。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惠州民俗学者林慧文认为,蓝田瑶族乡尝新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尝新的时间正好就是“双夏”时候,也就是大丰收的时候,人们把丰收的果实、粮食拿出来尝鲜,然后做一些仪式性的东西,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一种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民俗传统。
“蓝田举办尝新节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模式,它利用了非遗的价值,将各种民俗活动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吸引力,并产生经济价值。”林慧文说,这实际上推动了非遗活态传承,用各种活动和形式形成文化吸引力,引起受众情感共鸣,这个过程也是民俗传承的过程。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 上一篇:“苏轼的诗歌成为永恒的风景”
- 下一篇:惠州是创业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