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教授吴怀东受邀来惠州东坡纪念馆讲风景的发现与精神的魅力
“苏轼的诗歌成为永恒的风景”

吴怀东来惠州作专题讲座。
7月29日上午,惠州市博物馆联合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东坡文化(惠州)研究中心在惠州苏东坡祠景区东坡纪念馆二楼多功能展厅举行东坡文化专题系列讲座活动,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吴怀东应邀作“风景的发现与精神的魅力——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解读”的专题讲座。
吴怀东主要研究领域为“三曹”与魏晋文学、杜甫与唐宋文学研究,出版《诗史运动与作家创造——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等著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近年致力于经典名篇深度阐释,并关注清代地域文学特别是桐城派与湖湘文学,以及语文与通识教育问题。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苏轼的名作,创作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吴怀东以此诗入题,纵横对比白居易、杨万里等唐宋诗人题咏杭州西湖的诗歌,得出“苏轼对杭州印象唯美,这里既有内心的灵动,还有风景的发现,更显示出他随遇而安的文化性格”的结论。
吴怀东认为,苏轼出生于四川,一生足迹遍布华夏,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视野,塑造了他的人格,同时,他也通过他的创造和发现,提升了各地的文化品质。如在黄州,他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苏轼寓居惠州两年多,生活清苦而闲适,寄情山水,游览罗浮山、白水山、汤泉、西湖等地,并创作587篇诗词文章,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
吴怀东说,苏东坡有着强烈的西湖情结,为什么苏轼对杭州、对杭州“西子湖”印象特别深刻?可能还与一个杭州人有关,那就是王朝云。苏轼与王朝云相识于杭州西湖,共患难二十多年,后王朝云随东坡寓居惠州,宋绍圣三年(1096)病故惠州,时年三十四岁,苏轼作《悼朝云》纪念。
“苏轼在惠州的创作,与他的思想心态有关,与他在惠州的生活处境、状态有关。在黄州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悲喜两种情绪交战,到了惠州,儒、释、道真正融合,洒脱得多,生活化、审美化、平民化,如他在惠州作的‘和陶诗’。”吴怀东说,苏轼创造了风景,苏轼的诗歌也成为永恒的风景。人们今天游览西湖,游览惠州,想一想苏轼的诗歌,可能有更深刻的感受,这是自然风景的魅力,也是精神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
这场文化惠民专题讲座吸引了相关协会代表、师生、东坡文化爱好者等80余人参加,为市民朋友呈上了一场高质量的文化讲堂。主讲人的精彩发言引得现场阵阵掌声。这也是东坡纪念馆二楼多功能展厅近期投入使用以来举行的首场学术讲座,接下来,该馆将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学术大家来此开展讲座,以推动东坡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惠州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刘巧朋 周欣
- 上一篇:继续深挖“东坡寓惠”特色文化内涵
- 下一篇:蓝田尝新节传承3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