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自发式生长的密码
《自增长》从八个方面给出指导方式

每一个网络平台都希望可以有更多、更稳定的用户,因为用户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应该怎样建立用户体系?又该怎样吸引他们并留在平台呢?在程志良所著的《自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根据用户自驱力进行了自我画像,从八个方面分享了实现自增长需要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方式,给出了触发与驱动用户行为的五种互动模式。这些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方式,值得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学习借鉴。
《自增长》的作者程志良是一位用户行为专家,从事用户行为研究、智能用户驱动增长模式设计十余年,出版了多本用户行为设计畅销书,如《成瘾》《锁脑》《带感》等。什么是自增长?自增长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科学的、良性的增长模式,是指在用户自驱力的驱动下自觉自发增长的模式。自增长是让每个用户成为价值、利润、黏性增长的深度参与者和积极驱动者,从而打造用户自驱型增长的IP、产品、品牌、社群、App。
各大自媒体平台竞争激烈,不少人认为,得数据者得天下,而这个数据的来源,主要依据是用户点击了哪一个产品。这是不是意味着如今的用户系统在大数据加持下已经很智能了呢?作者认为,如今的用户系统离真正的智能化还差很远,他从8个层面指出其弊端和局限,这些局限导致大多数用户数据系统没有发挥出其潜在的价值。当然,这样的用户数据系统更不会实现自增长。而之所以存在这些弊端和局限,归根到底是因为对用户的深层认知不够,对用户的深层动力模式认知不够。
该书认为,现代商业的核心是要塑造用户的行为,而不是复制和预测用户的行为轨迹。预测用户行为的价值是有限的。了解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消费行为等信息,只能了解用户的需求模型,而只有真正了解用户自我画像,才能知道他的自驱力模型,才能设计出直达用户自我的产品。程志良为用户的自驱力作了8张画像,包括物质我与精神我之间的画像,中心我与边缘我之间的画像,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画像,自控我与失控我之间的画像,共性我与个性我之间的画像,镜中我与心中我之间的画像,理性我与感性我之间的画像,过去我与当下我、未来我之间的画像。
我们以书中的“共性我”和“个性我”之间的画像为例,来感受一下画像的价值原则。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是独特的存在,这种信念会时刻左右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要明确一点,用户要的是独特感,是心中的一种感觉,而不是独特的事实。用户之所以坚信自己与他人不一样,是自我价值感在作祟。如何借助“个性我”影响用户行为呢?要想提升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就要满足用户对自我独特感、个性感的追求。人们也不是一味追求“个性我”,有时也会追求“共性我”,比如让自己的他人行为一致,追求与他人一样的事物,以此体现自己与他人是存在共性的。如何利用“共性我”来影响用户的行为?作者提出可以用制造鲜明的价值倾向、建立统一战线等方法来激活用户追求“共性我”的内驱力。
通过为用户自驱力画像,找到的是用户自增长的动力。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到触发和驱动自我的开关是情景。通过情景产生互动,才会激发用户自增长。作者主要阐述了“自我”和“情景”这两大动力因素的运作机制,以及与用户的深层动力建立深层链接的方法。书中结合了很多事例,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再加上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掌握用户自驱力机制的同时,掌握这种强大动力的工具,从而帮助平台轻松实现自增长。(文凤)
- 上一篇:词画融通 尽显宋人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