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惠州历代书画家④黄钥 翟泉 赵念 赵琼章

布衣黄翟赵 诗书画名驰

惠州日报2023年12月02日

《苏文忠公朝云墓志铭》拓本。严艺超 翻拍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惠州出现了文化复兴的新气象,而其中的亮点,就是涌现出一批志行高洁、技艺超群的平民书画家,如黄钥、翟泉以及赵念、赵琼章父女等。具体到惠州,又得力于知府伊秉绶主政惠州时对文化事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陈融在《读岭南人诗绝句》中言及此事时曾说:“归善画家黄、翟、赵,诗名驰较画名迟。伊汀州与陈东塾,欣遇因缘未后时。”这里所说的“陈东塾”即岭南大儒陈澧,而“伊汀州”则是指大书法家伊秉绶,二人对清代惠州的文化教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伊秉绶崇文重教,建书院惠及后人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福建汀州人。他出身世家,父亲伊朝栋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著有《南窗丛记》《赐砚斋诗钞》等。伊秉绶幼禀庭训,承传家学,少时曾从同乡名儒阴承方游,为学讲求立心行己。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受知于大学士朱珪,亦为纪晓岚所器重。伊秉绶又从刘墉学书,在清代是一位书法大家,四体皆能,尤以隶书独步当世,“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为清代碑学的开山鼻祖。

清嘉庆三年(1798),伊秉绶出任惠州知府。他“廉吏善政”,安定社会,随即应“十州人士之请”,规复扩建丰湖书院,延聘“岭南才子”宋湘任书院山长,振兴地方教育。

与此同时,伊秉绶着力整治湖山,重修东坡祠与朝云墓,并以此向全国广征诗文。暇时与宾客门生、地方俊彦作文酒之会。“准提阁迥孤云上,倚醉分题忘主宾”,伊秉绶的诗句真实记录了当年与会者融洽无间的情景。

主政者倡导风雅,弘扬学术,营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使沉寂多年的惠州文坛重现生机,大批本土人才脱颖而出。仅就书画而言,就涌现出一批出身低微,生活贫苦,而品格高尚,成就不俗的平民书画家,如黄钥、翟泉以及赵念、赵琼章父女等。

涌现出一批志行高洁、技艺超群的平民书画家

黄钥,字鱼门,归善人,布衣出身,品行高洁,诗书画印无所不能,德才为伊秉绶所赏重,招其为入室弟子。伊氏是书法大家,篆隶出入秦汉,劲秀古媚,自其入粤守惠,粤中习隶书者,几乎无人不受其沾溉。黄钥书艺精进,特别是隶书,最能见其功力。坊间传说伊氏在惠州,由于书名太大,上司下属、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甚至素不相识而慕名向其求书者甚多,令公务繁忙的伊氏穷于应付,常让黄钥代笔作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伊氏重修朝云墓时书写王朝云墓志铭(见图),是伊氏隶书的代表作之一。其实,除墓碑“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一行十二字为伊氏亲书外,铭文全由黄钥代笔,可见黄钥对伊氏隶书的学习确实非常精到。同是伊门弟子的陈昙在《怀黄布衣钥》诗中说:“他日伊门论弟子,君传书法我传诗。”说明黄钥在众多同门中有着很高的成就和地位。黄钥精通篆法,善刻石,治印取法汉人,沉厚朴茂。曾集吾子行、甘寅东、朱怡轩等名家的篆刻名言,裒成《鱼门印论》二卷行世,伊秉绶亲为作序为其揄扬。

黄钥与时任丰湖书院山长的宋湘亦有交往。在宋湘的《丰湖漫草》中,有一首题为《黄鱼门以诗介菊见饷戏答》诗,首二句云:“出囊佳句打门来,压担秋光照眼开。”

翟泉,字在山,自号清客,生卒年不详,归善人。工诗画,诗宗陆游,而画则多得之名山秀水。粤中罗浮、鼎湖、白云、西樵诸胜,少时登陟殆遍。晚归鹤峰,卧翟夫子舍,非高洁者不接见。伊秉绶守惠闻其名,礼贤下士,造庐访之,评其诗画,以为“卓然成家”。

赵念(1769~1858),字法古,家贫,所居陋室仅能蔽风雨却不以为意。八十岁高龄仍遨游罗浮西湖,“芒鞋竹杖所到处,霏烟结雾皆有图”(江逢辰《赵念白水飞鸿图歌》)。“静坐思量独抱琴,山泉叠叠写胸襟。管他无限长流水,曲曲流来太古音。”这是他在八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他诗画人生的心灵写照。

法古工画山水,能以意笔写真传神,见者即知所画为某人。伊秉绶和陈澧均赏爱其才。亦工诗,有题山水立轴云:“磨浓墨汁写天姿,正是春风二月时。”又云:“烟雾供养非容易,八十九年始得来。”“梅花点雪浓于墨,十里香风写白云”,所题皆绘画心得。赵念主盟惠州画坛,喜奖掖后进,特别是对比自己小近五十岁的振成青眼有加,二人“连日放舟湖寺,合画联吟”,成为忘年交,成惠州艺坛一时佳话。

赵念有女名琼章,自号“合江女史”,与父相依为命,亦善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唯一一位惠州古代女画家。博罗举人韩荣光曾以“女郑虔”称之,以为琼章画“高古处虽逊其父法古山人,然清旷之气,辄非时流所可及”。韩荣光还有《赠合江女史》诗四首。韩荣光能诗,精赏鉴,擅书画,在京任官时曾被称赞为“诗书画三绝”,其对赵琼章的画作如此推许,不吝赞辞,自非虚言。

赵氏父女作品多存世,广州收藏家高丰就藏有法古山水立轴九幅,琼章的山水立轴和花鸟立轴各一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了其中多张照片。

(吴定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