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惠州日报2023年12月09日

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常常逃避;孩子学习不认真,粗心、浮躁;孩子跟家长对抗,家长说一句,孩子顶三句;孩子常常撒谎……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在唐曾磊所著的《把话说到孩子心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根据近20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和谐沟通三步骤——接纳、理解、建议,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帮助家长看到孩子如何在良好的沟通中慢慢转变。

在亲子关系中,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更是被广泛认可。亲子沟通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关键。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家庭和谐。作者首先分析了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例如沟通者觉得“我觉得我是对的”“喜欢被肯定”“讨厌被否定”等。书中并没有非常深奥的理论,都是家长们在育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举出实例,进行分析和点评,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例如,一位家长问作者:“我儿子今年14岁,原来很听话,可现在我都不知该怎么跟他沟通了。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不爱听,学习的时候都不让我进他的房间。”唐老师解答说,先来评价这句话——“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不爱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管说什么,都是说孩子不爱听的话”。作者要问这位家长:什么样的话孩子爱听,你知道吗?如果不知道,那么家长怎么可能帮到孩子?因此,孩子爱听的是肯定的话,如果家长老是否定孩子,孩子当然会讨厌家长说话。

在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做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给出了可以帮助人们达成良好沟通的“和谐沟通三步骤”。首先是接纳,接纳的含义有:允许别人做他自己、以对方现有的存在情况让他感到自在、安抚和维护对方背后的自我、无条件地接纳,包括接纳孩子与生俱来的缺点、接纳孩子成长中每个阶段的状态、接纳孩子的选择。当家长真正接纳孩子,孩子在家长身边感觉很自在、放松时,就很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候我们要进一步做一些工作,帮助孩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作者认为,接纳是最初步的肯定,理解是更高层次的肯定。理解也分为三个层次:同情同理、鼓励和爱。谈到爱,天下的父母几乎都是爱孩子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并不都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作者认为,爱是一种能力,爱要让被爱的人感受到爱,爱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在、安心、和谐等感觉。和谐沟通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建议必须是正向的,还要有可操作性。

另外,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培养孩子自信的三个步骤、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三个步骤以及如何学习做一个好父母。针对当代父母亲子沟通的痛点,这本书以实例为主,囊括了父母和孩子沟通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如:孩子不想听课写作业怎么办?家长如何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如何帮助受“早恋失恋”困扰的学生?这本书结合真实的多场景沟通案例,对案例的分析和记录,还原了生活中家长与孩子谈判的过程,全方位解读父母育儿中的常见沟通困境,为家长提供了实用高效、针对性强的亲子沟通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读者可从其中获得启发。(婉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