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自己
□李颖
巷口的花市散了,地上丢弃了些不知名的花草。我拣了几枝回家,把它们放在角落,瓶里蓄满了水。出差半月回来,我发现它们竟然都奇迹般地活着,姿态还越发挺拔。
它们的样子貌似小雏菊,花枝繁盛,但茎蔓纤弱细长。奶黄色的花心色彩明丽,分外抢眼,周边布满了乳白色的花瓣。在给它修剪枝蔓时,我惊讶地发现那瘦小的茎蔓原来是中空的。这样中空的茎蔓就像一条吸水管道一样,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水和养分,使小花的生命得以绵延。
这种中空的结构与其说是植物进化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种生命智慧——放空自己,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古人说:“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这种无笔墨处的“空”流淌出的意韵成就了一幅幅传世的名作。绘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虾空逸灵动,活泼有趣。点墨收放间,一只只半透明而富有弹性的虾栩栩如生,它们或追逐嬉戏,或专心觅食。无墨留白处,清澈幽深的池水一览无余。在书画领域,放空是艺术生命的灵魂。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才华横溢,睥睨世俗,甘愿放弃功名利禄,一生隐逸于山水。空谷虫鸣,月华清辉。茂竹掩映之间,他一身青衫,悠然静坐,轻拢琴弦,仰天高歌。此时,再无喧嚣尘俗,再无束缚纠葛。他专注于诗歌创作,留下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大量传世之作,他死后被唐代宗赐予“名高希代,天下文宗”的美誉。放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当代作家史铁生,小时候是个运动健将,21岁那年下肢突然瘫痪,终生与轮椅为伴。后来患尿毒症,靠透析活到59岁。命运对他来说太过残忍,但他在一次次磨难中挺立,与病痛和解,用文字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他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作家韩少功评价史铁生是一座文学的高峰,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莫言则评价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说摒弃富贵荣华是物质上的舍弃,那么接受苦难病痛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放空,它迸发出的则是无限的生命力量。
世间种种,人生海海。放空,就是在生命的罅隙中找到光亮和出口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