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一块石头,它可是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从南极飘洋过海,来到了四角楼。”“这么大一块和田玉,从新疆到四角楼,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它现在是块石头,可是在一亿七千万年前,它是一块木头。”……
9月25日,惠州国画院、地质科普研学公益亲子活动第二期准时出发,近50人走进四角楼珠宝创意园,一览七大洲宝玉石,听地质专家何建昌讲述关于石头的点滴故事。
精美的石头有故事
走进惠州四角楼珠宝创意园,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就被按七大洲产地分区摆放的石头吸引了。这些外表并不起眼的石头,实际上是各种宝石饰品的原石,记者在这里看到,除了常见的各种玛瑙、水晶、红宝石等原石外,还有木纹石、阴阳石等并不常见的原石。
四角楼珠宝创意园总工程师何建昌曾为国家地质工作奋斗了50年,说起各种彩色宝石如数家珍。当天,他充当起了临时讲解员,给孩子们讲起了石头故事。
重达3240公斤的和田玉原石是四角楼珠宝创意产业园的镇馆之宝,几乎每个到这里的人都会去摸一摸这块一人高的大石头。何建昌告诉孩子们,这块大石头花了足足两年时间才从新疆运到四角楼,“因为在昆仑山峡谷到处都是石头,起重及运输设备又不能发挥作用,只有等到冬天峡谷结冰,利用冰作运输通道,将大石头放在冰面上用人力和原始方法将它拖出来。”当有人问起这个“镇馆之宝”价值多少时,何建晶很认真地说,将这块原石作为镇馆之宝,是想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宝玉石,没打算将它待价而沽,其价值也无法估算。
介绍完“镇馆之宝”,何建昌把大家带到了一块极不起眼的小石头面前。石头很小,也不过就巴掌大,看上去像粗砺的岩石。“这是南极石,真真正正来自南极,别小看这一块石头,它可是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飘洋过海,来到了四角楼。”何建昌颇为骄傲地说。
吸收光线后变成光源的萤石,透明的人造水晶,大块的粉晶原石……除了镇馆之宝,各种各样的宝玉石吸引着孩子的兴趣,其中最吸引孩子们的是一枚恐龙蛋化石。趁着大家对恐龙蛋化石的关注,何建昌把孩子们带到了另一个柱型的石块前。“你们看它是块石头对不对?可是一亿七千万年前,它是一段树木。”何建昌介绍说,当年树木因地质作用(或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将其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下,或由于与空气断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二氧化硅替代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就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木化石。
有趣好玩意犹未尽
听完石头的故事,研学团还专门安排了家长和孩子们去参观了从原石打磨成常见宝石饰品的制作过程。人工手工画出饰品的形状后再进行切割;砂石在机器里翻转,打磨着略嫌粗糙的粉晶刮痧板半成品;工人们耐心地反复摩挲,进行抛光上油等工序……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一步步工序,不时发出感叹:“原来是这样做的!”
加工完成的宝石成品很漂亮,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水如果不谨慎处理,却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四角楼珠宝创意产业园不仅着力于宝石加工,还于工业废水和固废资源化利用上下功夫。在参观过宝石加工制造过程后,工作人员带大家参观了产业园的废水处理系统。
最后是大家最期待的串手链环节,长桌上摆满了各种宝石珠子,备好了弹力线,孩子和家长们选好心仪的珠子,耐心地串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傍晚,孩子们带着自己悉心串好的宝玉石手链,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相关链接
四角楼珠宝创意园
“中国四角楼国际珠宝创意园”是2019年度广东省博罗县重点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惠州市重点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预备项目。园区将建设工业、贸易、跨境电商、科研、文旅及教育等六大板块;入园企业共享环保综合处理、进出口服务、金融创投基金、珠宝孵化设计及以“宝石人之家”智慧园区的五大综合服务平台;共建环保、贸易、供应、宝石加工等四大联盟;计划打造成中国著名彩色宝石饰品基地、世界级的宝石珠链产业集聚地、世界彩色宝石原料集散地及加工基地、“大湾区乃至世界性的彩色宝石之都”。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有四角楼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环保处理中心、宝矿石博物院、工程研究中心、珠宝岩石检测中心和珠宝文化公园。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