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李盈樾)昨日,惠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赖蓉做客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就“谋惠民之策、解民生之忧、行便民之事,提升我市群众医保幸福感”这一主题与市民在线交流。
筑牢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网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持久战”中,市医疗保障局切实发挥医保稳定社会的“压舱石”“减压阀”作用,筑牢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网。
赖蓉介绍,市医疗保障局按照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影响就医、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政策影响救治)要求,保持医疗费用预付绿色通道畅通,保证随时需要随时响应;从我市医保基金上解新冠疫苗接种专项资金5.77亿元,实现“钱等疫苗”,保障疫苗免费接种;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医保费“减缓”政策出台,为我市9.95万户企业减轻负担5.32亿元,今年结合阶段性降费政策,1~9月为14.4万家企业减负约1.13亿元,进一步助力“六稳”“六保”。
与此同时,为做好防控药品管理保价稳供工作,市医疗保障局常态化跟踪监测47种防控药品的价格和供需情况,组织各医疗机构参加核酸与抗体检测试剂集中采购,大幅度降低采购费用。目前我市核酸检测费用为单检50元/项(不含试剂),混检12元/项(含试剂),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节约资金。
门诊特定病种增至58个
门诊特定医保待遇是很多慢性病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年市医疗保障局出台《惠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切实提高了我市参保人门诊特定病种医保待遇。
赖蓉介绍,根据新实施的门诊特定病种管理办法,惠州门诊特定病种保障范围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慢性心功能不全、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门诊康复治疗等16个病种,目前我市门诊特定病种达到58个。
在此基础上,惠州还提高了部分病种的年度限额。《办法》施行后,无年度限额的病种从11个增加到19个,新增包括银屑病、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门诊康复治疗等。此外,一些重症疾病如耐多药肺结核、血友病等,也从原来的有限额调整为无限额。
门诊特定病种待遇申请流程也得到简化。惠州已将门诊特定病种的确认权限扩大到我市具有门诊特定病种确认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市级、惠城区三级医院,及各县(区)人民医院,参保人无需再到医保经办部门提交资料。
力争年内实现省外异地就医门诊结算
为切实解决群众在异地住院就医报销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借助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全力推进异地就医门诊结算相关工作,力争年底前实现省外异地就医门诊结算。
“实现后,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参保人,在备案的就医地选定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费用可直接联网结算,参保人无需再回我市医保经办机构报销。”赖蓉介绍,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如随子女到异地居住、帮助带孩子的老年人)、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如驻外办事处员工)、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市外就医的参保患者)完成就医后,可持社保卡直接在医院结清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无需垫付全部费用再返回参保地报销。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赖蓉介绍,为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市医疗保障局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针对儿科建设,市医疗保障局调整了295项涉及儿科的医疗服务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4732万元,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儿科建设。与此同时,调整了126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是目前全省唯一中医126个项目全面实现“同级同价”的地级市。
赖蓉还介绍,因惠州历年基层综改、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形成了7个县(区)三级医疗机构存在9个价区的状况。我市在省医保局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经过成本监审、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按照“有升有降、总体平衡”的理念,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对414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整合,其中上调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技术价值项目355项、下调CT、MR等检查检验项目59项,调增总金额为8661万元,实现全市同级同价、同等级同支付目标。
目前市医疗保障局正着力开展第二批价格整合的基础工作,通过两次整合,建立“三级三价”的价格管理体系,制定印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蓝皮本”,加强对医疗机构价格管理的培训,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适应临床诊疗和管理需要,让医疗服务收费逐步标准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