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葆初心 磨砺医技护“花蕾”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全力打造高水平儿科品牌

2021年11月12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系统医护人员合影。  本版图片由市中心人民医院提供

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系统医护人员合影。 本版图片由市中心人民医院提供

    新生儿科医生查房。

新生儿科医生查房。

不久前,一则关于“650克极早早产儿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成功‘渡劫’”的消息引起不少惠州市民关注,也让无数家长为之动容。24周极早早产儿安安(化名)出生仅有巴掌大,在抢救中还经历了多次感染、反复呼吸暂停、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诊治和护理中,历经艰辛曲折,终于使安安奇迹般挺了过来。

惊险的“渡劫”,让大家看到了孩子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团队,汇聚着一群白衣天使,他们视每一个孩子如同己出,以精湛的医术守护着这些“花蕾”。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是充满生命活力与温情的科室,包括门急诊儿科、新生儿科、普儿一区、普儿二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为促进精细化发展,满足更多患儿需求,开设了儿童呼吸专科、儿科哮喘、儿科风湿免疫专科、小儿癫痫、儿科心血管、小儿神经专科、儿科肾脏免疫风湿、小儿血液肿瘤、高危儿随访、遗传代谢、小儿血液遗传代谢、儿科消化专科,儿科内分泌专科等多个亚专科。

在这里,有惠州首个新生儿抢救护理中心,惠州第一个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惠州第一个独立的PICU病房,惠州第一个儿科内分泌专科、广东首批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在这里,培养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第一个儿科博士,在这里,儿科团队开创的多项儿童治疗技术填补了惠州的空白。

01

成功救治体重500克“巴掌宝宝”

每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人间,都被寄托了无数希望,但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能完美无缺地降生,有些会带着某些病症:早产、呼吸困难、感染都可能来袭。很多新生儿还没见过爸爸妈妈,就被送到一个连父母都进不去的科室——新生儿科。

作为惠州市首个新生儿科,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依托高效畅通的院内新生儿抢救通道,积极开展各种新生儿危重症疾病救治,包括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及颅内感染等。

新生儿危重症疾病与早产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生育政策放开,高龄做试管婴儿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但是高龄生育的风险远大于年轻女性的生育风险,再加上环境、体质、生活等因素影响,出现早产儿的概率也比较高。近年来,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每年有接近二十例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被送来救治,除本院产科转诊,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我市各县区转诊而来。

“早些年,800克以内的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被成功抢救后,心肺功能还是非常虚弱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依赖吸氧机,无法尽快出院。而随着医疗诊治技术发展,越来越多这样的新生儿在脱离危险后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肺功能和自主呼吸。”主治医师廖智行说,近期自己接诊的多例约600克极早早产儿经抢救成功后很快就能出院,不再需要呼吸支持。

该院新生儿科在针对危重新生儿、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方面的救治能力在惠州遥遥领先,目前成功救治的最低胎龄是24周的“巴掌宝宝”,该极早早产儿出生体重仅有500克。据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已参与国内外肺脏超声指南编写各一篇,将在惠州率先开展肺脏超声检查,打造绿色新生儿技术,大大减少辐射并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提升极早、超早新生儿的救治率。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区及产科团队高度重视新生儿复苏技能,要求每位医护都规范且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实力“硬核”。今年9月24日,由惠州市医学会主办,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东道主”,联合惠州市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承办了2021年惠州市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期间还创新启用高级智能模拟婴儿、多功能婴儿监护保暖台等高精尖设备。

02

首位儿科博士领衔儿童ECMO技术

“相对于成年患者,重症病区儿童的发病更急更重,我们不光有专门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对于重症手足口、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还为他们开辟了专门的隔离病区。”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区(PICU)副主任医师唐尚鸿介绍。

儿童重症病区(PICU)是手足口病在惠州儿童群体中爆发严重之时应医疗需求而诞生,成立于2013年,是惠州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独立的PICU病房,是广东省卫健委指定的非典、禽流感、重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单位,也是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儿科科研、教学的培训基地。有别于新生儿病区,这里主要收治年龄大于28天,小于18岁的儿童疑难危重病例,目前有床位28张。

科室主要承担儿科心肺复苏、休克、惊厥持续状态、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各型呼吸衰竭、急性肺出血、急性颅高压、高血压脑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电解质紊乱、各类中毒、毒虫咬伤、电击伤、溺水等急危重症的救治,并接收小儿外科、五官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转入的术前、术后监护病人。

除本院转运之外,还有不少急重症患儿是从惠州各县区以及河源、陆丰、汕尾等周边地区的医院转运而来。据悉,曾有一名从16楼坠落的儿童被送至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病区(PICU),经全力救治后,奇迹般生还。

“一些家长希望从我们的PICU再转运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医院,爱子心切能理解,但我们希望向更多家长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在惠州也有专门针对儿童的重症监护病区,而且治疗技术紧跟国内领先水平,不需要舟车劳顿将孩子转运到一线城市寻求治疗,这反而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唐尚鸿说。

目前,儿童重症病区(PICU)有儿科医生11名,其中4名硕士,为强化医、技、研方面的实力,提高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医护团队多次前往北京、广州等地参与学术培训与交流,汲取国内先进经验,并且科室每个月都会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还培养了全院第一个儿科博士马海然,马海然博士专攻新生儿技术,他学习了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并将该救治技术在儿科内部进行分享。据悉,儿童重症病区(PICU)将引进并开展该技术,更好地造福患儿。

2020年,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惠州市儿童重症联盟成立,该院将发挥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优势,推动惠州市儿童危重症应急救治体系的建立。

03

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率高达90%

位于市中心人民医院南湖院区的普儿一区,设有50余张病床,在这里,长期化疗住院的患儿有十余人,科室年收治患儿4200人次。据悉,早在1999年,普儿科已开展小儿白血病/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在这里,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存率可达到百分之八十,而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的病患,治疗生存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科室主要负责惠州市所有儿童疑难病例诊治,为惠州市唯一的小儿血液/肿瘤、肾脏、免疫风湿病、遗传内分泌诊治专业综合病区,是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小儿白血病定点救治单位。

对地贫患儿而言,无法按时输血,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奄奄一息。据悉,目前全市大约有300多名地贫患儿,其中95%都是重型地贫患儿。在普儿一区,这些患儿可得到规范化的治疗。他们每2-4周必须要返院输血,为此医院成立了“地贫之家”,优化输血流程,还有志愿者参与其中开展公益活动,让地贫患儿沐浴在爱的温情里。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儿科疾病谱逐渐发生改变,孩子的内分泌疾病越来越多。在这里,还设有惠州地区第一个儿科内分泌专科,专门诊治矮小症(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等)、性早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随着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内分泌门诊爆满,年门诊量达6000人次。

此外,普儿科还设有惠州地区开展最早、病种最全的肾脏风湿免疫专科病区,是广东省儿童肾脏联盟惠州地区唯一常委单位。

04

广东首批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

儿童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容易反复发作,在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毫无疑问,在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道路上,哮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据悉,惠州大约有八万多名哮喘儿童,规范管理儿童哮喘患者任重而道远。位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下埔院区的普儿二区,主要为小儿呼吸、消化专科病房,重点收治包括哮喘在内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2018年,科室获得广东省授牌的首批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为全省首批获授的16家医院之一,实现了惠州地区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零”的突破。此后,科室不断加强对儿童哮喘诊治软件、硬件的规范管理,为全市儿童哮喘诊治起了示范作用。2021年3月,科室首先在惠州地区开展哮喘护理专科门诊,并将心理安抚等其他学科的内容纳入哮喘的诊治和管理。

据悉,在下埔院区产科,每台剖宫产手术均有儿科医生监产,最大程度护航母婴平安健康。普儿二区还是全市较早开展儿童消化内镜、小儿支气管镜技术的科室,先进技术“加码”下,儿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大大提高。

展望未来,科室还将建设儿童腔镜中心、儿童呼吸治疗中心,并结合舒适化治疗服务,促进儿童疾病的诊疗走向高质量发展。

儿童是癫痫的高发年龄,发病率达千分之七,随着发病渐渐趋向低龄化,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市中心人民医院成立了儿童癫痫中心,在从事患儿救治的同时,不断加强宣传科普。

05

从“硬核”治疗到暖心呵护

行业有这么一说法:儿科又称为“哑科”,儿童患者情绪多变,易哭闹,自理能力差,康复周期长,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慰藉。为此,儿科团队在做好医护服务外,更是将人文关怀渗透到点滴之间,从“以儿童治疗为中心”向“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单纯的疾病诊治向科普保健发展。

一名体重仅920克的极早早产儿在新生儿科历经三个多月的治疗后,各项反应都挺好,但由于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仍需依赖呼吸机辅助,完全撤离呼吸支持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让宝宝早日与家人团聚,科室决定让宝宝“带机”回家。儿科医生耐心细致地给宝爸宝妈讲解了呼吸机的规范使用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护士长事无巨细地指导家长在家应如何护理、如何给宝宝做智护训练等,此外,医护人员多次随访了解宝宝在家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2019年,普儿科为一名7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实施了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这名患儿成为了惠州首例儿童静脉输液港置入术患者。对于患病儿童,打针是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市中心人民医院率先在惠州开展的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一针到位”,让孩子免去反复扎针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装置最长可在体内留置终身。

“如何正确喂母乳?”“如何护理宝宝的脐带?”是不少新手妈妈都会琢磨的问题。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宝宝出院后,有新生儿科专职保健医生随访,提供新生儿神志发育监测及指导,开展母乳喂养指导、日常护理、免疫规划、家庭养育、出院后护理等科普宣教。新生儿科还根据新生儿分类管理情况,对高危儿、早产及合并有心、肺、脑等脏器损伤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和指导。

此外,新生儿科还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的筛查、诊断、治疗、转诊,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异常儿童的随访管理;开展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早产儿眼底检查,帮助家长了解影响孩子成长发育的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如果当年早点知道这些,孩子或许就能早一点接受治疗,也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这样感慨。其实,不光对于自闭症,所有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公认的治疗原则。基于不少家长对儿童发育知识存在认识欠缺,市中心人民医院开设儿童保健门诊,专业解答与权威指导包括儿童语言障碍、儿童过敏、儿童鼾病、儿童生长发育、儿童遗尿症、儿童发育行为、儿童睡眠等在内的科普知识。其中儿童发育行为专科,专注于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儿童癫痫、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疾病诊治。

06

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高水平”

产妇黄女士在怀孕仅34周时倍感不适,在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团队会诊下发现其病情急且重,于是实施了紧急剖宫产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新生儿腹腔内有一巨大肿物,犹如一座“五指山”重重压在宝宝的肠管上,导致肠梗阻,医院立即为该患儿开通了手术绿色通道,小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再次协作顺利为患儿进行手术,为继续进行监护治疗,术后宝宝转到新生儿重症病区(NICU)。

今年3月,新生儿科与耳鼻喉科联合会诊,并在麻醉科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惠州首例新生儿会厌囊肿切除术。患儿手术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持续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情况。

曲先生家的宝宝刚出生不久,就出现气促,伴口周发绀,在仲恺某医院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于是被送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儿科医生明确诊断其为膈膨升,估计伴有右肺发育不良。宝宝的膈肌肌肉部分及膜性部分像纸一样薄,不能有效分隔胸腔和腹腔,并最终导致心肺功能受阻。入院次日,小儿外科团队为这名出生仅仅7天的宝宝施行了经胸膈肌折叠术,即开胸,将膈肌“折叠”!在多学科协作下,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儿的肺很快复张,病情一天天明显好转,不到十天就康复出院。

作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优势守护新生儿健康,儿科与小儿外科、麻醉科、心理专科、耳鼻咽喉科等精诚合作,在小儿胃肠、小儿肝胆、小儿胸外、小儿泌外、儿童肿瘤等领域也取得了新突破。

多学科会诊使得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更为精准、高效,随着专科治疗模式下的“壁垒”被打破,在高端医疗设备与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加持”下,儿科医生能更加全面把握患儿的病情,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和儿童也能得到及时、高效的抢救。搭载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快车”,儿科同仁将一如既往,以高水平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技术与服务守护患儿健康。

在许多三甲医院儿科阵地日益缩小,儿科医生纷纷转行的今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肩负使命,逆流而上,依托医院打造高水平医院及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契机,蓄势打造高水平的强势儿科团队,为守护患儿健康而不断前行,打造“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和“了不起的儿科诊室”。

后记

关注“了不起的儿科医生”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三孩政策的出台,儿科医生和儿科事业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张坤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当今社会对儿科医生有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高的期望,但儿科医生的紧缺、工作强度大且繁琐、服务难度高、薪酬待遇低等因素也使得儿科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儿科也日益成为医院最易产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和回报率最低的科室之一。

诚然,儿科医生面临比其他一些科室医生更大的压力。儿科医生的价值长期被低估,孩子较难配合,家长护子心切,都让儿科医疗服务难上加难。儿科诊室的投入大、营收低,使得部分医院不再从人、财、物上给予投入,一些儿科医生纷纷转行,离开这个“亏损”的行业。

虽然如此,依然有许多儿科医生和护士不离不弃坚守岗位辛勤忙碌,没有丝毫怨言。他们的头顶没有闪耀的光圈,身后也没有洁白的羽翼,但在每个患病孩子的眼里,他们就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科医生短缺和儿科发展面临瓶颈问题不是“小儿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需要政府、医院、社会共同的努力。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张娜妹 曾宁 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