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河源 腾飞正当时

2021年12月10日惠州日报赣深高铁通车五城党媒联动特刊
字号:T|T
    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优势,河源大力推进水产业项目集聚。

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优势,河源大力推进水产业项目集聚。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河源卓翼科技项目。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河源卓翼科技项目。

    建设中的河源水产业园。河源将把水产业园打造成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超100亿元。

建设中的河源水产业园。河源将把水产业园打造成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超100亿元。

    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正在研发新产品。

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正在研发新产品。

    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河源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河源打卡“网红村”——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

河源打卡“网红村”——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

拥抱高铁时代,河源聚力“五大产业”!

12月8日-10日召开的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勾勒出未来五年河源产业发展的新蓝图:牢牢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系统优化产业结构,主动承接现代产业延伸,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好基、垒好台。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特别是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河源,对产业发展更是充满着期待和渴望。近年来,河源大抓实体经济,中兴通讯、卓翼科技、阿里巴巴、农夫山泉等一大批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河源落户或增资扩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亿级水产业集群蓄势崛起,区域竞争力、发展后劲居粤北五市第一……现如今,河源产业发展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蓝图绘就风正劲,扬帆破浪奋进时。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河源更是激情澎湃。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水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产业”明确了未来5年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也宣告了高铁时代河源产业发展的壮志雄心。

高铁强劲赋能,河源产业蓄势待发。

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蓄势腾飞

“河源产业集聚度高,生态优美、区位优越,城市配套完善,投资氛围和营商环境非常好,是个宜居宜业的宝地。”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投产的深圳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兴舫特别重视产业集聚度高这一特点。

河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高,并非溢美之词,而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当前,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总体规模占全市工业产业比重超1/3。

这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为主阵地,源城、龙川、江东新区等其他县区共同发展的局面,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集群“聚变”蓄势待发。

殷实的“家底”,让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河源亮丽的“金质名片”:拥有中兴通讯、西可通信、中光电等1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以及国家通讯终端质检中心;全省每生产9部手机就有1部是“河源制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河源可谓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当前,我市正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形成“一干多支、各地协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打造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基地。

百亿级水产业动能澎湃

河源傍水而生,因水而兴。依托优质水资源,做好水产业文章,是河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河源境内的华南地区第一大人工湖、库容139亿立方米的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Ⅰ类标准,被誉为“中国好水”水源地。永葆一湖秀水,河源的食品饮料及水产业发展也利好连连——

碧优选、华润怡宝、今麦郎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本土水企霍山矿泉水、正能量山泉水等谋定而动、蓄势待发;

作为河源食品饮料产业的“龙头”,今年1—5月,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实现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623.9%,发展势头强劲,三期项目启动建设。

河源水产业园启动建设,水产业规划、水产业园国土空间规划和水产业扶持政策顺势出炉……河源打造百亿级食品饮料及水产业集群乘势而起。

一江春水汇河源。接下来,河源将实施“一核三轴两带三基地”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软饮料、酒、食品等核心产业和配套产业,把水产业园打造成全国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超100亿元。

生态旅游业奏响发展乐章

清澈翠绿的万绿湖,秀美恬静的林寨古村,梦幻小镇巴伐利亚,千年古镇龙川佗城……河源是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历史悠久,客家文化深厚绵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恐龙化石资源、温泉资源、客家文化及红色资源。

逐“绿”前行,因“绿”发展。近年来,河源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生态旅游打造成优势产业,总投资超600亿元,成功打造了河源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春沐源、康泉十八等一批著名旅游综合体,提升了河源的旅游档次,推动了河源旅游产品由单一的观光游览模式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模式转变。

据统计,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河源共接待入市游客1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5.88%;实现旅游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4.57%,河源文旅市场势头喜人。

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河源将展开热情的双臂,拥抱各地游客。为此,河源提出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绿色”“蓝色”“古色”“红色”“特色”“夜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力争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

破译先进材料产业 “百亿密码”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河源奋力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为优质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提供载体,着力引进了一批先进材料企业。

当前,围绕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市场需求,河源正聚焦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硅材料精深加工、先进钢铁材料、装配式建材等领域,重点发展硬质合金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绿色高端建筑材料、优特钢材料产业;着力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硬质合金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晟源永磁材料、铂科新材等项目建设投产,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集群程度,突出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其中,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的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人关注。该公司是一家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与国内知名通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河源将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实现物流、人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融合,推动矿产资源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打造先进材料特色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现代高效农业 舞动绿色经济

农产品要靠农民从农村运到城市?现在已能“指尖”“云端”送达。

农民售卖的农产品比较单一?如今加入产业链能获取更丰富的收益。

小农户“带货”不多?如今已联合抱团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

载体建设强支撑。作为引领河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是河源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区域,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正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菜篮子”的主战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聚宝盆”。

赣深高铁的开通,河源油茶、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南药、丝苗米、生猪等八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也将成为更多的家庭“居家必备良品”。

未来,河源还将打造一大批“看乡景”“品乡味”“享乡俗”“忆乡愁”的农业综合体验项目,迎接外出的游子和各方的游客;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园2.0版,力争到2025年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超130亿元。

撰文/河源日报记者雷宇烁 摄影/河源日报记者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