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区委教育工委党组书记培训班学员到校参观。

党员活动——慰问归侨。

十五小深入开展创建礼德校园活动,打造“九德九礼党员示范岗”品牌。
最近,惠州市第十五小学(以下简称十五小)迎来一批宾客——惠城区委教育工委党组书记培训班的学员。走进十五小校园,宾客无不被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所触动和感染。不流于形式、不说教、不生搬硬套,该校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内化到每一位党员心中、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行动中,党员的先进性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的鲜活案例,形成了党建工作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党建创优重实效 礼德校园党旗红
在学校的党员活动室,2021年惠城区委教育工委党组书记培训班的学员查看该校的党建成果,大家纷纷赞叹,这里的党建的的确确走在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的前沿,值得大家认真学习。
近年来,十五小深入开展创建礼德校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打造“九德九礼党员示范岗”品牌,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党风引领校风、以教风引领学风,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垂范礼德、争创一流的良好风尚,党建理念红旗高高飘扬。
据介绍,“九德九礼党员示范岗”由党建文化宣传岗、党员学习成长岗和党员行动示范岗组成。学校立足三个“点”、形成三条“线”、带动整个“面”,让“九德九礼党员示范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校以“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胜利”为文化主题,在校园里设置“一牌二廊三角四栏”的红色文化景观,立足党建宣传文化点,打造红色风景线。
党员成长有阶梯 身边故事撼人心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十五小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多措并举帮助党员尽快成长成才,锻造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教育“生力军”。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秋红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她的爷爷三兄弟都为革命壮烈牺牲。黄秋红的奶奶叫陈亚长,1943年初,共产党员丘国章遭遇国民党包围追击。关键时刻,陈亚长一家老小不顾性命,她更是用洗身惑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用女人的贞洁和名誉护救了丘国章,被后人称为“岭南红嫂”。
黄秋红从小跟随奶奶长大,奶奶爱国爱党、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她。黄秋红经常将“岭南红嫂”作为主题教育党课的内容,她讲课时慷慨激昂、催人泪下,全校师生听得入迷,动情之处师生无不热泪盈眶。
每年,学校会组织全体党员3次前往位于校园旁边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瞻仰,几十年如一日。学校还把“九德九礼”内涵与“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惠州精神相融合,积极开展“党旗耀惠州,礼德十五小”“东江情·教育心”等系列主题活动,激发教师爱惠州爱教育的深厚情怀。
此外,该校还通过听报告、听讲座、看视频、讲微课、写体会、谈感受等方式,让党员知党史、懂党情、感党恩,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党员信念,铸党魂党性。
党员行动有亮点 共绘育人同心圆
在实际行动方面,十五小除了推动党员做到“学习教育走在前头、教研教改走在前头、送教送课走在前头、课堂创新走在前头、志愿服务走在前头”的榜样行动工程外,还通过“党员+”的工作机制,不断丰富“九德九礼”教育内涵,共同绘制立德树人同心圆。
据介绍,该校的党员行动示范岗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党员示范“1+1”,即一名党员发挥好一个示范。每年学校党支部按照“九德九礼”标准进行考评,评选出十大风范党员。
二是名师指导“1+2”,由1名优秀党员教师挂钩2名年轻教师,构成3人团队组合。目前,学校已有“语文春春组合”“英语春蕾组合”“数学东江组合”等12个学科组合,既发挥了党员名师的积极作用,又解决了年轻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问题。
三是党员好课“1+3”,每学年每名党员讲好3节示范课,包括一节“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微党课以及两节示范课。3年来,党员教师共上了132场次微党课、265节教学示范课。
四是情暖服务“1+4”。每位党员每年要开展4次志愿服务活动。包括:走进学困或贫困学生家中送真情、走进退休老师家中送恩情、走进结对学校送友情、走进边远农村慰问扶贫送温情。
2年来,有60多位贫困学生得到该校党员的帮助,开展送教活动18次,党员们13次深入到养老院、边远农村开展慰问或扶贫活动。“九德九礼”示范岗创建活动已辐射到1800多个家庭和6所学校,党的温暖撒向更广阔的土地,党的信念火种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近两年,该校先后有28名党员受到惠城区教育局表彰,65人次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中获得荣誉。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五星党支部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年~2021年度优秀学习组,并在惠城区基层党建创新项目PK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非遗技艺进校园 编织童年五彩梦
12月8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清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清远落幕,全省共35个项目参加现场展演。十五小的“趣味棕编”工作坊作为惠州市唯一代表参加了本次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展演活动,棕编融入诗词,展示鹅城新印象,成为活动一大亮点,精湛的棕编技艺、如诗如画的意境深深吸引着现场的师生和家长。
棕编被列入国家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五小成立圆美棕编工作坊,将传统棕编手工技艺引进美术课堂,以大自然的花、鸟、虫、鱼等为创作灵感,创新编织材料,并融入诗词、典故等传统文化营造诗意氛围,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校编写了《趣味棕编教程》,提炼编织口诀,探索出“观”“学”“做”“赏”四步教学法,师生作品多次获奖。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广棕编艺术,辐射周边,如参加区手工坊展示,讲授各级公开课,提振文化自信,使传统非遗项目在校园熠熠生辉。
童诗有趣有新意 快乐童年有诗意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育不单是知识的授习,还在于对气质的涵养、对初心的呵护,而现代诗创作就是很好的途径。
2019年,十五小圆声童诗社正式成立。在学校的支持下,老师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诗社为阵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小诗人。每周三孩子们都会有一节专门的诗歌课,指导老师教大家如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有趣的、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专业的指导,学校还编写了童诗校本教材,以研促教。如今,很多十五小学子都爱上写诗,目前已有1100余首童诗被全国《新诗典》《佛城诗歌》《00后10后现代诗选》等刊物发表。在第六届淬剑诗歌奖中,圆声童诗社还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这里,童诗成为师生交流的信使,也为童心插上创意翅膀,他们把最美的童年留在那一行行短小却意义非凡的诗歌中。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通讯员钟秀婷